小提琴家宁峰:过分商业化对古典乐发展是一种伤害

2016-09-09信息快讯网

 

宁峰近照。

主要成就:在小提琴界含金量最高的比赛之一“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摘得第一名和其他两个奖项。

■本报记者 周敏娴

作为上海市人才培养“千人计划”的一员、身兼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的宁峰,不仅在柏林音乐学院弦乐系任教,每年他还要在上海驻扎3个月,以公开课的形式教授音乐学院的学生。采访宁峰的那天,他正好排了课。在空旷的排练厅,宁峰在听学生演奏,示意记者等等。原来,演奏的学生要参加不久后举办的小提琴比赛,除了给出比赛建议,宁峰还很细致地把演奏中的问题和调整方法一一罗列,直戳重点又浅显易懂,直到学生领会了意思,他才呼出一口气,挥挥手说了下课。

翻开宁峰的履历,其实很傲人。

1998年秋,他被世界著名音乐学府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跟随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胡坤教授深造。1999年初,大师梅纽因在皇家音乐学院举办了巴赫作品大师班,那是梅纽因第一次听到宁峰的演奏。1999年3月8日,梅纽因去世前5天,他为宁峰写了一封推荐信:“他的演奏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的音乐天赋与才能将使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的5年里,宁峰不仅获得学院颁发的罗斯奖和维·派瑞奖,更是在2003年学业结束时,成为皇家音乐学院建校近200年来第一个以满分成绩毕业的学生,被授予“皇家音乐学院会员 (ARAM)”。“我当时已经把考试当成一个独奏音乐会了。”宁峰笑笑,说自己不仅谢幕两次,还拉了个返场曲目。荣誉带领宁峰走上了职业演奏家的道路,但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他清醒地意识到:每一次登台,铆足了劲都要拿出最好的状态。“不管什么情况,要对得起作曲家、对得起观众。”宁峰说,“我是音乐的服务者,要对得起这个职责。”

面对现在古典乐行业内的浮躁现状,宁峰表示出了担忧。“伟大的艺术容不得杂念,但现在很多古典乐的市场化做得有些过了。”宁峰说,如果打比方的话,流行乐像是电子游戏,永远需要新鲜的内容,现有的内容总是面临迅速被迭代升级或者被遗忘,而古典乐更像是一种棋类游戏,有着几百年传承下来的规则和人工智能仍然研究不透的深度。

“不可否认,古典乐需要商业运作,但不能本末倒置。”宁峰说,创作、演奏原本应该发源于内心,“商业性太强的作品很快就会被时间淘汰和消磨”。

问:最想做的是什么?

答:从现在开始到今后十几二十年,在演奏家的黄金期,保持每年出2至3张唱片的频率。

问:接下来的计划?

答:继续完成“千人计划”定制的目标,下半年会请德国的青年钢琴家来上海演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