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准演出将进静安社区 “大咖”缘何热衷公共文化配送
中外家庭阅读双城记将走进更多社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顾一琼 李静
上海芭蕾舞团来了,上海歌剧院来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也都来了……近期,静安区面向全市公开启动2016年公共文化配送服务招募。没想到,引来“大咖”云集———全市71家专业文艺类院团主动跑来抢标书,其中不少还是全市数一数二的顶级院团。这在以往很是少见。院团负责人们坦言,新静安文化底蕴好,市场又大,怎能错过!
撤二建一后的静安区聚焦思想文化的“精气神”,基于文化融合的资源禀赋优势开始逐步释放。此次,区文化局采用开放式招募模式,经专业评审,来自全市65家“大咖”院团的196项演出、讲座、展览进入配送资源库,顶级院团的高水准演出也将迈进社区、养老院、商圈楼宇。
打破“小循环”,新面孔进入“菜单”
和很多区一样,静安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以往也以区内资源为主,十来家院团,水准高低不一,多数是“老面孔”。此次,区文化局主动打破“小循环”,面向全市广发英雄帖,线上通过市区级媒体发布招募公告,线下主动联系全市各大文化机构,实地走访高水准艺术团体,广邀文化界“大咖”,力图构建“数十家院团、百余项配送内容、千名文化师资、万户家庭受益”的公共文化配送体系。
71家前来抢标书的院团,经过层层比拼,最后有65家单位入围。这其中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比如话剧类、亲子类,兼顾到了新静安的社区受众特征:年轻白领多、三口之家多。
院团积极争抢标书,这绝对是属于意料之外。“新静安有14个街镇,市场变大了,意味着文化配送项目被‘点击’的可能性变大了;同时,不少院团也是奔着静安区受众底子较好、新型文化服务接受度相对较高而来的。”评审会上一位专家这样分析。一家院团负责人这样解释:“这里的居民艺术素养较好,容易找到旗鼓相当的知音,还有很多潜在观众,是院团打出品牌、争抢市场的宝地。”
“王牌”和“网红”都来了
翻开中标的演出类节目单,“阵容”堪比“春晚”:来自一线院团的项目占20%以上,形式包括芭蕾、肢体剧、儿童游戏剧、交响乐、魔法剧、滑稽戏、沪剧、黄梅戏、越剧、木偶剧、评弹。讲座讲演类和展览类的“菜单”也同样丰富多样。
演出项目中不乏摘得国际大奖的剧目、国内外文化名人执导的剧目和各院团的“王牌”剧目。比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黑色幽默肢体剧《人模狗样》是一部原创精品剧,曾获埃及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评委会最杰出社会成就大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市场部销售经理朱江说:“演出剧目都经过精挑细选,兼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希望在社区的表演能吸引更多人了解话剧,产生走进剧院的欲望。”
还有一些“网红”项目也来了。在网络亲子群里非常火爆的“阅读派”是一个专注于跨文化传播的社会组织,这次他们带来了《字戏剧》和创意音乐剧。他们会选取同一本绘本,组织一批外籍家庭和本土家庭一起阅读,然后交流分享阅读体会,从而探究不同文化、家庭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和认知。
“阅读派”资深理事周雷认为:“静安区特别有国际范儿,居民能包容和接受域外文化,活动参与者的代入感和融入度高,这里的文化基础设施也很理想。”
有对话才能有市场
对于传统的区级公共文化服务配送,部分院团暗自纠结:就怕免费演出过多反而坏了自己的市场。对于这样的担忧,静安区没有“拍胸脯”打包票,反而提出了一个考核的硬指标:提升受众文化素养、哺育市场文化氛围。
因此,在考察入围院团计划书时,静安区有一个特殊要求:除演出外,还必须安排一定的互动讲解环节,带入、引导受众学会欣赏演出。同时,组建了一支由各顶级院团掌门人组成的文艺指导员队伍。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正是指导员之一。此次她率团给静安区居民带来 《走进芭蕾》《海派芭蕾》《美的一课》三大板块内容,最后一部分是边讲边跳,用形象、直观、活泼的方式把芭蕾的美介绍给居民。她说:“以前我们也在社区演出过,这次更要踏实备课,增加更多文化哺育的环节。”
“只有将文化市场的蛋糕做大,将文化市场的氛围做足,圈子里的每一分子才能真正成为获益者。”这是静安区文化局局长陈宏的开阔眼界。
今天,在静安区公共文化配送启动仪式上,全区14个街镇将最终“下单”,将高水准节目领回家,让社区群众享受更高水平、更有针对性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