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蒂携荷兰皇家管弦乐团来沪献演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

2017-01-10信息快讯网

 

荷兰小提琴家珍妮·扬森将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在沪演绎经典作品。(东艺供图)

■本报记者 周敏娴

在2017新春来临之际,乐迷翘首期盼的拥有“黄金音色”的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将飞抵上海。1月18-19日连续两日,乐团第七任首席指挥丹尼尔·加蒂携荷兰小提琴家珍妮·扬森,将率乐团演绎布鲁克纳《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大海》,及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等经典。

加蒂在演出前接受采访时提及,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意大利指挥家,他感知和经历了在别人眼中罕见的文化差异:“文化是外部的———我来自南方,你来自北方,这决定了我们相对开放,而你们更为保守……你很难做到去洞察别人的内心,但一旦你了解彼此的文化,所有的内心和灵魂都会以相同的方式产生共鸣。”加蒂说,文化无边界,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中,就好比他演绎德国音乐时,时常会渗透出对拉丁文化的感情一样。

去年成为荷兰皇家新任首席指挥的加蒂,与这支王师结缘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1991年,加蒂从意大利来到荷兰,开始了一趟为期10天的自行车之旅,正巧,在阿姆斯特丹当日,皇家音乐厅有音乐会票出售,他便买了一张低价票,坐在了低音提琴声部的后面,第一次聆听了布鲁克纳的 《第二交响曲》。那场音乐会用加蒂的话说,改写了他的艺术人生。25年后,当年那个自行车手跃然成为该乐团继海丁克、夏伊、杨松斯后第七任指挥。

作为世界三大音乐厅之一,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的混响时间接近2秒,完美的混响造就了一段段音乐佳话。而在门盖贝尔格、约胡姆、海丁克、夏伊、杨松斯这五位巨擘执棒的一百多年中,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始终位于世界20支顶尖乐团之列,多次赢得世界最佳交响乐团的美誉。《留声机》 杂志编辑詹姆士说:“现在已经很难光从声音上辨别某些乐团了,包括柏林爱乐乐团都属于此列;然而你永远都能辨别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他们的声音有时稍显粗糙,但不失透明与温暖,也不会太过前卫。”

以55岁之龄成为拥有百年历史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加蒂可谓正当年华。这位指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早年求学于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这所培养过阿巴多等大师的院校尤以指挥系闻名。学业出色的加蒂一毕业立刻收到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等多家歌剧院伸出的橄榄枝,开始以客席指挥的身份指挥并上演不同风格的歌剧。1992年,芝加哥邀请加蒂赴美指挥了 《蝴蝶夫人》 《假面舞会》 《西蒙·波卡涅拉》 和 《唐·卡洛斯》,这一系列演出使他一跃成为美国歌剧界的新宠,由他指挥的歌剧经常一票难求。

在交响曲世界中,加蒂是一位有自然魅力、权威和能量的大指挥。他对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早期的作品有着很好的诠释和理解。这次音乐会的曲目选择也可窥一斑:布鲁克纳的 《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堪称布鲁克纳内容指向最明确的一部器乐作品———一段段旋律不停重复再重复,在固执的程式中营造出难以名状又摄人心魄的气氛;德彪西最重要的管弦作品 《牧神午后前奏曲》 和 《大海》,通过音乐的微妙处理和丰富音响,表现了超越诗歌语言的愁绪和光影;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乐《春之祭》 ……

节目单中最特别的就是很少在中国演出的贝尔格 《小提琴协奏曲》,这部经典的无调性作品,别名“纪念一位天使”,是作曲家因感伤马勒18岁的女儿曼侬早逝而创作,作为音乐史上第一部12音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结合了新的音乐语言和传统手法,在新维也纳乐派中独树一帜。届时,曾获BBC年度新一代音乐家的小提琴家珍妮·扬森暌违4年将再次来到上海,演绎这部作品。可以说,此次音乐会上将上演的这些诞生于世纪之交的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回答了“音乐究竟还可以走多远”的疑问,上海乐迷将在辞旧迎新之际聆听风云际会的时代之声,意义不凡。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