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372岁的古建筑"花厅" 权属复杂无人保护

2016-09-14信息快讯网

上海闵行区吴泾镇隐藏着一座372岁的古建筑。因其格局恢宏大气,而被当地村民称为“花厅”。不过,由于长期无人保护,如今,花厅已经面目全非、破败不堪,不知于何处安放未来。

 

在闵行区吴泾镇,这座始建于372年前的明末古建筑,隐藏在成片的现代化农舍之间。然而,眼前破落的房子,让人很难相信,这就是传说中精美大气的“花厅”。

记者看到,(原本)属于花厅的象门已经不复存在了,只剩下零星的几根骨架,再往里走就是花厅的厅堂,从外表看也已经是面目全非,柱子与柱子间被拉起了许许多多的电线,而且现场(厅内)是堆满杂物。

 

如今,“花厅”被分租给了外来人员,内部俨然成了杂物间,墙上架着电闸,四周管线横陈,没有任何消防设施。村民介绍,十年前这里还发生过一次火灾。

 

吴泾镇共和村花厅村民小组村民钱永章告诉记者,当时火烧得很厉害,“把上面的樑啊、椽子啊,全部(烧)瘫掉了,所以现在看上去根本不像样子了,一片漆黑,根本没有画啊颜色啊,所以(可谓)一年不如一年”。

 

现在,人们只能从残留在横梁上精雕细琢的花纹,以及竖立在天花板边缘的“龙角”等构建上,想象这座古宅当年的气派。

吴泾镇共和村花厅村民小组村民钱金根还能分辨出花厅门的部分,他说,“椽子都是楠木的”。

据《塘湾县志》记载,“花厅”原名“燕翼堂”,由钱姓人家建于明崇祯末年,因其造工讲究,彩绘雕饰,故被乡人称之为“花厅”,远近皆知。历经300多年沧桑,“花厅”仅剩下一间厅堂,但这里仍是当地人的骄傲,钱姓族人最为庄重的婚丧红白之事,都会选在这里举行。

已经94岁高龄的村民钱土兴透露,“花厅”早前在当地是“尊贵”的,“我们岁数大的结婚都在里面结的”。

然而,这座在当地村民眼里像宝贝一样的老建筑,却没能在最近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认可为文物。

“这个建筑现有的状态和它整体留存的部分来讲,还是有限的,它的价值还是要进一步挖掘的。”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张乃清说,“因此确定文物单位的时候,它没有列入不可以移动文物的保护单位”。

除了现存建筑不完整外,产权复杂也是花厅暂未入选的一个重要理由。

“花厅”生产队长钱云龙向记者出示了一张自己从闵行档案馆复印的老土地证,上面显示,“花厅”属于私人建筑,名下涉及的产权人多达14人。

据了解,村里也曾多次召集这些产权人商量过“花厅”修缮一事,但“现在姓钱的人就思想没统一”。村民对保护毫无异议,但当涉及如何保护、费用如何分摊等问题时,讨论便一次次陷入僵局。

村民钱书田说,“花厅”的产权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说是九家人家,也有说是八家人家,定不下来,以前本来是准备要修一修的,定不下来就(导致)搞到现在没办法弄”。村民钱金才认为,修缮“花厅”是要有回报的,如果投入本钱下去,却没有回报,那么“修有什么意义呢?”

对这种权属复杂的古建筑,到底该由谁担起保护之责,业界一直争论不断。

在专家看来,像这样300多年的老宅,哪怕不论其历史文化价值,它的民俗价值也不可忽略,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张乃清表示,“我是希望能保留尽可能保留,今天你也许没多少价值明天发现它的价值了(再开始保护就晚了),而文物是不可再生的”。

吴泾镇政府表示,将先行承担起对“花厅”的保护职责。闵行区吴泾镇党委委员赵艳表示,“我们(吴泾镇政府)也会和相关的住户做一些沟通和对接,在适当的时候也会积极去推进这个事情,尽可能把文物保护好、展现好”。

来源:看看新闻网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