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掀起狂风暴雨,浙闽全力保护廊桥不再“受伤”

2016-09-29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赵征南

昨天凌晨4时40分,今年第17号台风“鲇鱼”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登陆后“鲇鱼”以每小时15至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受其影响,福建、浙江等地出现强降雨过程。

截至昨天9时,“鲇鱼”已造成福建8市43县(市、区)23.3万人受灾,1人因房屋倒塌死亡,21.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近4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1500万元。

在上次风灾中受损的浙闽古廊桥也牵动着人们的心,在“鲇鱼”的侵袭下,它们的情况如何? 记者昨天下午连线浙江泰顺、福建屏南两地文保专家,得到的回答可以让人们暂时舒一口气。

泰顺北涧桥暂时安全

截至昨天8时,温州市平均降雨量达111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泰顺泗溪镇横坑社区,达363毫米。而国保单位北涧桥恰恰就在泗溪。据温州市廊桥文化学会会长钟晓波介绍,作为泗溪姐妹桥中的“下桥”,北涧桥在几年前已有梁木弯曲下垂,中秋节那场洪水,除冲毁了文兴桥、文重桥、薛宅桥三座国保廊桥之外,也让北涧桥变得岌岌可危。

此前,泰顺县文广新局已紧急下发《关于做好防御第17号“鲇鱼”台风工作的通知》,组织专家深入廊桥所在地,指导廊桥防御台风灾害加固工作。

“布置防‘鲇鱼’工作时,大家的眼睛还是盯着北涧桥。”泰顺县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说,“这两次雨量都很大,但和上次短时间持续性集中强降水不同,这次是间歇性的,凌晨5时,下午2时、5时,分别下了三次较大的阵雨。北溪水位最高时距离桥墩也有1米的距离,北涧桥暂时是安全的。”

总结经验尝试三大保护措施

“之前几天,我们正全力搜寻被毁三桥木构件,并对全县其他16座古廊桥桥墩和桥基进行勘探。从27日起,我们的工作重点从整体修复保护转移到现有廊桥紧急防护上来。”季海波说,“向桥体加注水泥浆,加固效果会更好,但会对文物的原真性造成伤害。我们只能借鉴古人流传下来的经验:首先,往桥面三节苗、五节苗节点位置压沙袋,两边多中间少,最多的一座桥上压了200多个沙袋,最少的也压了60个,每座桥可增重30%至50%,提高抗侧推的能力;其次,在桥墩附近打地桩,然后用钢丝索固定在桥身上;再次,清除廊桥上下游河道的杂物,以使水流畅通。”

此外,上次洪灾带给泰顺的除了教训,也有经验。此次廊桥保护将在三个方面进行尝试。“第一,上次北涧桥的风雨板被冲掉,结果水透过风雨板从桥板进出后,反而分散了水流对桥整体的冲击力。这次,不光北涧桥的风雨板我们没装回去,其他廊桥只要桥墩距水面低于80厘米,立刻去除风雨板,待水退后修复。第二,洪水来袭时从河道上游进入的大型重物,是桥墩的一大威胁,我们曾希望把它拦住,但试验后发现无力阻挡。这次巡查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会使用竹竿,将桥墩附近的重物拨至河道中央,减少对桥的威胁。第三,依托防汛办的协调,让上下游水库提前合理泄洪,降低到‘不高也不低’的水位,让洪水平稳流过。”季海波说。

廊桥承载文化记忆必须修复

受“鲇鱼”影响,从前天晚上至昨天下午,福建有64个县市(区)的511个乡镇降下暴雨,14个县市(区)的69个乡镇降下特大暴雨,宁德市屏南县和寿宁县的降雨量更是突破历史极值。

为防止上一次台风中被损毁的871岁泉州东关桥再次受损,当地政府和百姓提前用大量的沙袋填充堤岸,加固桥梁,并清理河道淤积的垃圾杂物。

屏南是木拱廊桥分布的重镇,现存有17座木拱廊桥。2012年,22座浙闽木拱廊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福建申报的12座中,屏南县有5座,分别是万安桥、千乘桥、广利桥、广福桥和龙津桥。“连续两次台风灾害中,屏南廊桥所在的河道并未经历超高水位,目前整体来说没有问题。”屏南县文体新局局长苏旭东说。

在上次台风中被摧毁的浙闽木拱廊桥,如今该不该修复,会不会再建再毁?对此,苏旭东表示,在屏南乡村,木拱廊桥承载了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木拱廊桥是一个地理地标,古桥、古树、古庙,这些古村落的代表建筑往往相伴而建,回到桥便是回到了家;它还是心理地标,这里的木拱廊桥上,不仅有神龛,还有‘神灵’像,是乡民精神归宿。这种‘乡愁’怎能说没就没? 必须修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