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指数”首发 中国排名第四

2016-09-20信息快讯网

“π指数”首发 中国排名第四-信息快讯网

“π指数来了”!这不是一个数学新发现,而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昨天(19日)下午正式发布的“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指数”,据了解,这样的科研评价指数在国内尚属首创。在昨天首次发布的2015年全球论文数量国家排名榜上,前五位分别是美、英、德、中、法国。

据介绍,π指数,以遴选的119种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科技期刊作为评价数据来源,以2015年发表的研究论文为统计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双重评估的方法,综合考虑论文作者贡献分值、期刊影响力分值等因素,形成了评价年度论文总产量的π值、评价平均每篇论文质量的π商等主要指标,以期客观评价该领域内科研机构的科研产出、质量和贡献,为国内科研评价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做法。

在著名的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中,中国的高质量科研论文贡献量已不止一次登上亚军宝座,仅次于美国。为何在“π指数”中,中国的排名仅为第四?研发方——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解释说,由于样本量和算法的不同,这是两个不同视角的科研产出评价指数。“自然指数”基于68种科技期刊,涵盖自然科学各领域,且对这68本期刊“一视同仁”,未将各自的影响力差别考虑在内;“π指数”基于119种科技期刊,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并根据期刊影响力给予不同分值。“我们不能因为登上高质量论文总量亚军宝座而沾沾自喜,对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而言,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差距。”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党坦言,“同时,在这一领域,我们也有信心把π指数做成更准确的评估体系。”

在首份《“π指数”--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报告的全球科研机构榜单中,哈佛大学的研究实力遥遥领先。美国有48个机构入围π值前100强,中国仅3个入围,其中中国科学院位列第九。在π商排名的前十位榜单中,洛克菲勒大学问鼎,麻省理工学院和匹林斯顿大学分获二三,清华大学位列第六。

而在中国π指数前50强机构排名中,上海有三家入围π值前十名,分别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复旦(4)和上海交通大学(5);而在π商前十名中,上海也有三家入围,分别是获得冠军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得第五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获得第六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当今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迅猛发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中国的科研创新亟需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评估体系及方法。当中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国产”科研评估方法能否被广泛接纳,值得关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