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双创环境指数全国第一
第二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12日在全国各地纷纷拉开帷幕,北京会场也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盛大开启。围绕构建创新创业新生态、引领新经济澎湃新动能、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创业文化和双创活动以及创业服务机构五大内容,195个参展创业项目及数十场论坛、路演、展示体验等活动将诠释“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主题,充分展示双创高地北京的发展成果。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
展示区域中,一系列犹如科幻片的场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柏惠维康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其计算机软件系统如大脑一般帮助医生准确定位病灶、规划手术穿刺路径,机械臂则是手,在开颅手术中锁定位置。亲自实践过该技术的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张建国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医生手和大脑的延伸”。该公司CEO刘达告诉记者,这种机器人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平均操作时长30分钟,仅1个小创口,患者1至2天就可下地,能有效减轻儿童、老年患者的痛苦。
拥有“百度大脑”的无人驾驶汽车则有望颠覆人类与汽车的关系,搭载“百度大脑”智能技术的摄像头相当于车的“眼睛”,可以判断各类交通信号;64线激光雷达通过把激光打到物体身上来判断距离无人车有多远、物体速度以及有没有相撞可能……
由清华大学博导鲍捷创办的“芯视界”公司,现场演示了如何用手机大小的微型量子点光谱仪区分五种茶叶粉末,并能鉴定其是否变质。据介绍,“芯视界”出品的量子点光谱仪将传统光谱仪的体积和造价均缩小近千倍,未来将打造健康检测、食品安全领域的“第三只眼”。
据悉,中关村不断催生引领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原始创新成果,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中已由过去的“跟跑者”逐步转变为“领跑者”,在人工智能、石墨烯、靶向免疫等前沿细分领域已位居领跑地位。而中关村的一些黑科技、硬科技企业在成立之初就瞄准全球前沿,快速跻身世界前列,比如商汤科技在全球最为权威的计算机视觉大赛中就包揽五个单项的三项冠军。
中关村每天新创66家科技企业
在开幕式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发布了“中关村指数2016”。据介绍,“中关村指数2016”综合指数为375.9,比上一年提高90.1。其中,创新创业环境指数为542.1,位居第一。
“中关村指数”由“创新创业环境、创新能力、产业发展、企业成长、辐射带动、国际化”6个分项指数合成,共包括14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全面刻画了中关村创新发展最新趋势及特征。
赵弘表示,双创环境指数位列第一且增长最快,主要得益于中关村科技金融发展迅速。“全球风险投资加速向中关村集聚,2015年度中关村获得的风险投资额是上一年度的3倍,拉动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快速攀升。”
赵弘还就数据进行了深度解读。“高成长高估值企业快速增长,‘独角兽’企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据悉,去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万家,平均每天新创66家科技型企业。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15年,中关村拥有40余家技术独特、市场扩张迅速、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占比逾50%。放眼全球,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硅谷,排名全球第二。
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方面也亮点频现。比如,中关村争取公安部推出了开通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设立审批服务窗口等20项外籍人才出入境政策;率先开展“外债宏观审慎”试点,目前签约金额39.15亿美元,业务笔数、金额在全国试点范围内均居首位。
双创新趋势:大企业抱团、京津冀协同
在开幕式上,东软、海尔、英特尔、中海油、中关村创业大街等18家企业发起成立“大企业开放创新联盟”,并设立联盟联合孵化基金,以此加强创新项目培育、孵化,支撑大企业转型及小微企业发展。
据介绍,联盟企业将通过定期举办多项活动,提供大企业创新需求的发布对接线上和线下平台,征集契合大企业创新需求的优秀项目;同时,联盟将联合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与大企业共同开展联合孵化,探索“产业资源+技术平台资源+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孵化模式。
“双创周”同时也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成效初步显现的展示。数据显示,仅今年1至7月,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新设立分公司、子公司就接近700家。 (本报北京10月1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