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拟提高管网河道除涝标准 补短板防御20年一遇大暴雨
本报讯(记者李静)记者从前天召开的上海市水务海洋科技大会上获悉,更高要求的《上海市除涝标准》已通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论证,有望于年底出台,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依此标准补上城镇排水管网和河道排涝系统的“短板”。届时,申城内涝防治标准将从现在可防御5至10年一遇暴雨 (24小时降水量约100-150毫米),提高到可防御20年一遇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约200毫米),提高城市防汛排涝能力,这将是国内特大型城市中首个同类地方标准。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同时透露,本市正在研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新版《上海市饮用水水质标准》,对照国际化大都市要求,改善城市净水工艺,完善供水水质。
上海濒江临海,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台风、暴雨和潮汐等的影响,常有台风、暴雨、天文高潮和上游洪水“四碰头”情况,有时还有沿海海浪侵扰。每年夏季雨水充足时,上海中心城区由于人口集中、建筑多、河道少、排水管网有限、“热岛效应”影响等,部分地区存在积水受涝情况,排涝压力较大。与此同时,现行城市排涝标准对城市面临的复杂天文、地理位置等因素考虑不够,已不符合实际情况,亟待提高。
负责《上海市除涝标准》编制的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徐贵泉介绍,目前申城有四道水利防线,分别为千里海塘、千里江堤、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和区域排涝系统,但是,中心城区河道堤防高程普遍已有4.5米至5米,高出地面1米以上,其中苏州河河堤平均高出地面约1.7米,黄浦江防汛墙平均高出地面约2米,再筑高的可能性不大,“当下需要整体提高城镇排水管网和河道网的排涝标准,并使两者高效衔接、配合,以此改善城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本市正在抓紧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重点建设苏州河段深层排水和调蓄管道系统及太湖吴淞江泄洪工程等,加大力度建设海绵城市。其中,苏州河段深层排水和调蓄管道系统,排水管直径为8至10米,管道总长约为15公里,今年底前将建完1.6公里的试验段,最深处可达地下60多米,工程约需3年完成。苏州河下调蓄系统将为全市的排水抢出“时间差”,规避峰值,等峰值过了再通过河流污水管排放出去。未来,苏州河周边可防御5年一遇——降水量在60毫米/小时的强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