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战役: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李东朗
2016年10月08日07:36 来源:学习时报
1935年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在贵州赤水河之间,巧妙地在国民党重兵中迂回穿插,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在反复调动和疲惫国民党大军的过程中,成功地摆脱了遭受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危局,乘隙实现了北上和四方面军会师的战略目标。此即长征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一渡赤水
鉴于贵州贫瘠、落后,并且多山、多河,战略周旋不便的情形,遵义会议决定改变黎平会议确定的以黔北为中心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定,决定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据此,中革军委制定《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计划在宜宾与泸州之间北渡长江入川。中央红军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3路纵队逐次向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
1月27日,中央红军推进到赤水河以东地区,并攻占土城、二元场、习水等地。但川军已先于红军占领赤水城,并置重兵在土城以东堵击红军。为打开北渡通道,中革军委以红1、红9军团阻击由赤水、习水南进的川军,以红3、5军团为主力围歼土城地区的川军。28日,红3、5军团向土城、青杠坡地区的川军发起猛攻。但由于敌情有误(不是侦察的4个团6000千人,而是9个团1万多人)、对川军战斗力了解不够,红军经过激战,虽然予敌重创,但未能取得预想战果,并遭到川军疯狂反扑。由于战斗形成对峙状态,各路国民党军奔集前来,再战将使红军的处境变得十分危险。于是,毛泽东建议迅速撤出战斗,渡赤水河西进。中共中央接受了他的建议。1月29日凌晨3时,中革军委命令中央红军:“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中央红军随即从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分路西渡赤水河。此为一渡赤水,摆脱了严峻的敌情。
二渡赤水
中央红军西渡赤水河后,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计划经古蔺南部寻机从宜宾以上的金沙江抢渡。川敌立即以8个旅分路追截,以4个旅沿长江两岸布防;薛岳兵团、黔敌和滇敌分路向川南追来。
鉴于敌人已经加强长江沿岸防御,并以优势兵力分路进逼的情势,2月7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放弃渡江北上四川的计划,“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并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追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今威信)地区集中。
这时,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将湘军改为第一路军,在湘西“围剿”红2、6军团;将薛岳兵团和滇黔两省敌军组成第二路军,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为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辖吴奇伟(4个师)、周浑元(4个师)、滇军孙渡(3个旅)、黔军王家烈(5个师)4个纵队,与川军潘文华(12个旅)一起,围歼中央红军于“叙、蔺以南,赤水河西,仁怀、毕节以北地区”。对此,他非常兴奋:“乃有堵截围歼之望”。
针对国民党军大量被吸引到川滇边地区的形势,2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转兵东进,再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黔北进军。2月11日,红军分三路由扎西秘密回师东进。18日至21日,分别由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河。
红军的回师东进,乘虚直入,2月底3月初,经5日激战,红军连下桐梓、娄山关、遵义,一直打到乌江边,消灭吴奇伟纵队2个师、黔军王家烈部8个团,缴枪2000多支,俘敌3000多人。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并且是对“追剿”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大胜仗,获得大量武器弹药等物资补充,士气受到很大鼓舞。
三渡赤水
红军东进,完全出乎蒋介石意料,他恍惚、焦虑,在日记中写道:“匪向东窜乎”,其“向东回窜,颇可顾虑”,感到“局势严重”,但又自慰说“遵义又陷,是围剿良机”。3月2日,蒋介石飞赴重庆,部署对红军发动新的围攻。他认为中央红军“似拟经湄、凤东渡乌江,希与萧贺合股”,因此:令周浑元纵队和川军郭勋祺3个旅会攻遵义;令湘军何键部3个师“以主力守备乌江沿岸”,又令吴奇伟一部及黔军一部“守备乌江上游”,以“歼灭该匪于乌江以西、巴黔大道地区为目的”。把防止中央红军东进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作为主要决策点。
为了实现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中革军委决定打击一直对红军紧追不舍的中央军周浑元纵队。为此,3月4日中革军委特设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3月5日,朱德、毛泽东发布《前敌司令部关于消灭(周浑元部)肖、谢两师的部署》。但由于周浑元纵队坚守不出,红军为达到目的而被迫于3月15日发起鲁班场攻坚战,结果激战一天,未能攻克。鉴于敌人蜂拥而来,中革军委决定红军“全部渡过赤水河西岸寻求新的机动”。3月17日,中央红军三渡赤水,向西进入川南古蔺、叙永地区。
四渡赤水
红军突然三渡赤水的行动,再次搞晕了蒋介石。他在3月16日日记中写道:“匪由茅台西窜。其再转南?转北?抑留一部于东面乎?”17日写道:“匪果西窜古蔺乎?”18日写道:“匪向古蔺东南地区窜进,其将越赤水河南而西窜乎?”他惊恐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各军迅速再向赤水河西集中,并令各地星夜赶筑碉堡,企图用紧密衔接的碉堡封锁线,再度围困红军在赤水河以西,迫使红军在古蔺地区决战。
红军三渡赤水的目的,是要把国民党各路军队再次调动到赤水河西岸,然后乘虚寻机东进。因此,中央红军在赤水河西只停留了5天,在蒋介石调动国民党军队蜂拥西来之际,3月20日下午,中革军委下达四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我野战军决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东向,限二十一日夜由二郎滩至林滩地段渡过赤水东岸,寻求机动。”21日夜,中央红军以突然行动闪电式四渡赤水,把正在赶筑碉堡的国民党重兵抛在赤水河西。26日,红军再次迫近遵义地区。
红军四渡赤水后,决定南渡乌江。为此,中革军委令红九军团伪装红军主力部队,向西面打鼓新场一带急进,吸引乌江地区的国民党军北上。在乌江沿岸设防的国民党周浑元纵队被迷惑,尾追红9军团而去。红军主力乘虚南进抢渡乌江,杨尚昆回忆说:“30日,我们到达乌江边时,南岸的守敌只有一个营,我军先头部队在风雨呼啸中乘竹筏渡乌江。第二天,大军分三处架设浮桥过乌江。”此举,把国民党大军甩在了乌江以北(担任诱敌任务的红9军团在完成任务后,摆脱国民党军的追击,归还建制)。
战略性的伟大胜利
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后,毛泽东计划“调虎离山”,“把滇军调出来”,然后乘虚进军云南。即以佯攻贵阳的声势,迫使蒋介石把驻防黔西、阻挡红军进入云南的滇军孙渡部东调贵阳,以便打开红军西进云南的门户。为此,以中央红军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扎佐、狗场,前锋逼近贵阳。
当滇军和其他各路敌军急速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地急转向南,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并以一部直逼昆明。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在滇军东调回防不及的情况下,急调各县民团防守昆明。而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乘虚迅速向西北方向前进,于5月初在皎平渡、洪门渡渡过谷深水急的金沙江,前往与四方面军会师。
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决定性战役。通过灵活变换作战方向,迷惑和调动敌人,掌控战场主动权,创造战机,既跳出了几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包围圈,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又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因此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