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代言情绪”,老人“心”病难发现

2016-10-10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 昨天是重阳节,又逢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联合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举行老年人心理健康论坛。专家谈到,老年心理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由于老人心理问题往往被压在各种躯体疾病之后,更多时候老人自己也常常“用身体代言情绪问题”———明明心里不舒服却说头痛、失眠、胃难受,结果导致老人的“心”病十分隐匿,长期积压或得不到援助,可能导致抑郁症等严重后果。

上海是全国最早“变老”的城市之一。根据 《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 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30.2%,且高龄人口占比越来越多,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23.6%。“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之而来的老年心理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虹口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建敏在社区里注意到,这些年,包括退休、搬家、丧偶之后的心态调整,“空巢”、子女婚恋问题、隔代抚养造成的家庭矛盾等,很多因素叠加,造成老年人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消沉等负面情绪,形成老年心理危机。

“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特征往往是转弯抹角的,排在各种躯体问题之后,他们有时固执、发脾气、胃痛、头痛,去医院许多科室折腾一番,查不出毛病,其实很可能是‘心’病。”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市精神卫生中心何燕玲教授形象描述老人心理问题的表现为“让身体成为情绪的代言人”。

国内尚无老人心理健康发病数据,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宋立升告诉记者,全球老年抑郁检出率不到50%,在中国可能更低。“老年心理问题表现为抑郁、焦虑、疑病、失眠、体重减轻、近期记忆减退等。国际上有调查显示,老年人抑郁自杀的比例高于年轻人,国内还没相关数据,但对老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刻不容缓。”宋立升说。

在上海,对老人的心理照护已经列入社区工作日程。张建敏说,虹口卫计委2008年起在虹口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心理咨询室,从这7年的汇总数据看,咨询人员主要是老年人群,尤其是独居老人,每年约有六七百名老人前来寻求心理援助。他们大多在社区心理咨询门诊得到及时的心理援助,少数病情严重者及时被转诊到心理疾病专科医疗机构。

在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王裕如看来,应对“心”病,老人自己要做好心理调适,包括调整心态、学习新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加强社会交往等。

另一方面,家人支持与支撑体系很重要。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汪作为介绍,他们曾在虹口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子女陪伴频率越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越高。“小辈能做好陪伴、倾听,会最大程度疏导老人的心理问题,也能及时发现他们出现的心理异样。”

不过,也有专家注意到,现代社会里,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年轻人与老人“同住屋檐下”的情况正在减少。“所以社会构建各类组织就显得更加重要,老年群体活动组织对老年人心理支撑意义比小辈更大,这类组织也能及时发现老人是否出现心理问题,并给予帮助。”何燕玲说。

在专家看来,如果全社会能够对老年心理问题加强重视,哪怕只给予一个笑容,多一句问候,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理解,都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