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社区首个“分享冰箱引来各方关注

2016-10-10信息快讯网

昨天早上8点,一台特殊冰箱现身普陀区长寿街道普雄馨苑老年活动室,里面装满了附近酒家、超市等热心企业提供的点心、罐头等富余食物,每个保鲜盒上都注明了食用期限,供有需要者免费取用。

上海社区首个“分享冰箱”甫一亮相,便受到周边居民的欢迎。然而,如何守护好这台有“温度”的冰箱,也成了组织者的难题。

免费食物半小时内被领完

“分享冰箱”其实是一台常见的立式冷柜,但“食物免费领取”标识显得非常醒目。冰箱内装着的都是社区周边酒店、超市送来的点心、罐头等富余食物,每个保鲜盒上,工作人员都用黑色记号笔注明保质期,现场志愿者提醒领取者最多的一句话也是:“请尽快在最佳食用日期内食用。”半小时不到,冰箱内的食物就被领完了。

负责推动“分享冰箱”项目的,是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他们以往做得最多的公益项目就是用余量食物免费援助方式给困难家庭带去温暖。该中心负责人李冰介绍,长寿社区以“分享冰箱”的形式,把原本可能被浪费或富余的食物免费提供给社区内的贫困家庭和老年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来现场申领食物的大多是小区里的老年人,他们做饭不方便,有现成食材和点心免费分发给他们,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设立这个项目的初衷。”

在试点基础上,“分享冰箱”未来还将在普陀区其他社区推广。长寿社区基金会计划陆续为该地区匹配600万元社会物资,援助社区有需要人群的同时,有效地倡导“惜食分享”理念,减少浪费食物和物资的现象。普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婧介绍,已经有社区志愿者开始承担“分享冰箱”的管理与运作,通过居委会在小区招募退休老人、全职妈妈,以志愿者的方式让他们“再就业”,有效地发挥社区内人力资源的作用。

希望“众人拾柴”做长久

“分享冰箱”这一做法在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运作经验,而在中国则还是一种全新尝试。位于静安区西康路一家饭店门口的“分享冰箱”也许是上海最早吃“螃蟹”者,该项目已经运行10天,食品供不应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成了最让饭店老板杨跃军头疼的问题。

他介绍说:“首先,进入冰箱内的食品来源必须经过项目运营方的筛选与确认,并签订相关协议,确保提供的爱心食品必须是安全与卫生的。在此前提下,我们饭店本身也会将符合餐饮规定的食物放入冰箱。”但这样一限制,食物往往会供不应求。对“分享冰箱”来说,当前最直接的就是供应缺口。除了饭店之外,“分享冰箱”另一个固定的食物供应渠道本来应该是“绿洲食物银行”,但由于它并非定期供食,因此,供应压力就大部分落到了饭店身上。

杨跃军说,目前已经在“分享冰箱”中加入员工餐以及经客人同意打包的剩菜,每天11点、14点、17点分别投放一次,但由于周边需求大,基本上很快就被领完。

会有更多“分享冰箱”出现在上海街头吗? 目前来说比较难。李冰也直言,相对于国外分享冰箱整套的食品卫生、目录管理、仓储运转、分发回收以及志愿者管理机制,目前上海出现的两个“分享冰箱”只能以集中培训、各自负责的模式进行运营,处于尝试探索之中。此外,虽然已经有不少酒店愿意提供晚市的免费食品,但全程冷链的要求让它们难免打退堂鼓。

长期独立运营对于饭店来说也许有些困难,杨跃军说,运行10天来,已经有爱心市民主动将食品放入冰箱,其中不乏保质期内的进口饼干和巧克力。希望今后“分享冰箱”能成为一个平台,更多爱心人士都能提供食品,让这个公益项目长久运作下去。

报记者 祝越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