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古老民乐的温暖与鲜艳 ———评艺术节开幕演出《海上生民乐》

2016-10-13信息快讯网

 

感受古老民乐的温暖与鲜艳 ———评艺术节开幕演出《海上生民乐》-信息快讯网

马晓晖与塞巴斯蒂安·瓦尔涅演绎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梁祝》。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民乐在上海,因吴越文化的浸润使其有着精致玲珑的工艺之美;民乐在当代,有华夏及世界各地的文明的汇聚,又以其强大的包容性而姿态万千。昨晚,一台《海上生民乐》音乐会惊艳绽放,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呈现了当代艺术多姿多彩的艳丽,更真切开掘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广博和深厚。

由上海民族乐团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联合出品的新作 《海上生民乐》共四章,“风”表现出力图使观众近距离触碰到最古老的华夏音乐文化,曲目《汲古》截取作曲家瞿小松的《神曲》部分古意盎然的乐段进行再度编配;古琴演奏家龚一在缥缈山水图景之中抚奏《流水》,都诠释出中国音乐之“早慧”哲思。在青年作曲家王云飞创作的《和鸣》中,民族乐团的笙演奏家们手捧特意为本次演出定制的仿古笙,那雅致清亮的乐声,有着亘古庙堂之音的回响。第二章“雅”则力图以旋律分明的三段曲目《紫竹》《墨戏》和《剑器》凸显中国民乐善表现“线条美”的特质。值得一提的是,《墨戏》为古筝演奏者罗小慈自己作曲,以动态的书法艺术瑰宝《兰亭集序》为舞台背景,错落有致的吟腔甩韵与恰到好处的呼吸与留白,与舞蹈家黄豆豆极富古典美的舞姿律动浑然天成。

“颂”章节则选取了家喻户晓的3个古典爱情故事,小提琴曲《梁祝》是中西方文化碰撞下诞生于上海的经典,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和大提琴演奏家塞巴斯蒂安·瓦尔涅以两件中西方代表性拉弦乐器进行对话,交织出不一样的缠绵悱恻。由青年作曲家韩闻赫编配的 《别姬》,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与京剧曲牌《夜深沉》有机融合,琵琶、京胡和打击乐的编配也营造了突出的戏剧张力。《惊梦》分曲的画面尤其美丽,“亭台楼阁”中5位演奏家缓缓进入画境,另一侧的小生张军在桥上和乐而歌,勾勒出不朽杰作《牡丹亭》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一幕。

如果说对于叙事的偏好是中国民乐所热衷的表现方式,那么中西的融合则是民乐半个多世纪至今发展的另一重要特征,在“和”这一章有着充分表现。五重奏《蜂飞》以及唢呐重奏《凤舞》不约而同地融合了电声的呈现方式。俄罗斯作曲家R·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为演奏家常见的炫技曲目,青年作曲家孔志轩在改编中,将大段的快速半音交由二胡演奏,并为笙和柳琴编配了节奏十足的炫技段落,而演奏家高韶青演奏的电声二胡特别的音效在乐段中的勾连令人啧啧称奇。民乐合奏《丝路》也是青年作曲家姜莹的成名之作,在海内外有着极高的上演率,这部充满着异域风情、气势磅礴的作品为整个“音乐现场”圆满收尾。

真正将整场音乐会气氛推向沸点的是最后出场的笛乐泰斗陆春龄先生。95岁高龄的他与钱军、金锴一同演奏了《我的祖国》。虽然陆老先生气息已难再现其艺术巅峰时期的清丽潇洒,但他的虚指颤音等等装饰,宣示他那值得被历史铭记的风格,这是真正称得上“风格”的声音,浸润着老一辈大师从民间走来独有的温暖和情怀。

文/李昂(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研究生)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