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发射】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2016-10-17信息快讯网

■本报特派记者 张晓鸣 许琦敏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10月 16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问天阁内,举行了航天员和记者见面会。

景海鹏:三次飞天,做最好的自己

“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多次执行任务,是我们的追求和梦想。”这是支撑已经执行过两次飞行任务,同时也是将军的景海鹏,继续执行第三次航天飞行任务的力量和信念。

景海鹏曾先后于2008年、2012年执行过两次飞行任务,今年已经50岁。虽然航天飞行任务充满挑战、风险,乃至危险。但景海鹏说:“航天员是我的职业,太空飞行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本职工作,更是我崇高的追求和使命,我非常喜欢甚至非常享受我的工作。”

第三次执行飞行任务,与前两次相比会有什么变化?景海鹏说:“面对每次任务我都从零做起,而且全力以赴准备,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不变的。”“但是变化是一定的,必须的。”景海鹏说,经历了18年航天员职业的磨炼,也历经了两次飞天考核的考验和磨砺,现在的他更加成熟自信、坚毅果敢,心态也更加阳光淡定,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感谢、感激、感动、感恩。

作为首批航天员,如今有一部分已经停航停训,景海鹏也面对过一次落选、一次备份,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五次任务的选拔。景海鹏说,作为一名航天员,面对每次飞行任务一定要经历选拔,一个团队只有竞争才能出战斗力。但他同时说,航天员大队更多的还有携手并肩,传承帮带。“一旦乘组定下来,其他战友就会把掌声送给我们,也会全力以赴支持我们。”

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据我所知,世界上有的航天员已经连续飞行七次,有的航天员已经飞行超过400多天,有的航天员累计飞行超过800天,和他们相比较,我还有很大差距。”届时,景海鹏已经54岁,不过他仍充满着期待,“对空间站来说,我是一名新兵,我也期待着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陈冬:航天新兵,享受失重

作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陈冬是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与景海鹏组成新老搭档航天员乘组。作为航天新兵,陈冬都做了哪些准备?

陈冬说,其实自从加入航天员队伍以来就一直在准备,要从思想、身体、心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的准备。“我准备了六年,景师兄已经准备了18年。”

针对这次任务时间长、试验多的特点,他们还进行了专项训练,重点提升在轨的应急情况处置能力,医学急救和互救能力以及空间实验能力。“我感觉只有把地面训练当作空中实战,在真正的空中实战时才能够自信、从容,轻松应对,就像在进行地面训练一样。”

根据此次任务安排,神舟十一号升空将进行太空养蚕、双摆和聚合物薄膜等三项香港中学生提出的科学实验。

陈冬说,香港中学生的设计充满了奇思妙想,这些实验将在组合体运行期间择机开展,相信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陈冬对香港的小设计师们和所有热爱航天的青少年朋友说,期待有一天他们也能够加入到航天员行列,飞上太空,亲自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次太空之旅采用“6+1”作息模式,6天工作、1天休息,这个休息日,陈冬会怎么安排呢?陈冬说:”这毕竟是我第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一定会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看看美丽的地球和我的祖国,也会做一些地面上不太好做的事,再就是可以看看家人和战友的照片,听听音乐,写写日记。”

谈到这些安排,陈冬说都有点迫不及待了。“这次任务安排的试验比较多,时间也比较紧,总之就是要细致工作,健康生活,享受失重。”

家人们,咱们北京见!

陈冬说,经过六年的学习和训练终于迎来这次任务,对他来说这次任务来得不快也不慢,不早也不晚,时机刚刚好。“景海鹏师兄在工作中是我的老师,在生活中又是我的兄长,他工作非常认真,要求也非常严格,两次执行任务经验非常丰富。这次能和景师兄组成飞行乘组,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心里也很踏实,非常有底。”

在问到想和家人说些什么时,陈冬说,“这么多年以来我的父母、妻子为了我的事业一直在默默付出,他们也一直支持着我,鼓励着我,陪伴着我,让我可以实现自己为祖国出征太空的梦想,所以军功章必须有你们的一半。”景海鹏默契地接着陈冬的话说:“军功章必须有家人的一半,刚才陈冬兄弟也代表了我的心声。”

作为这次任务的指令长,景海鹏还特别对航天员大队全体战友们说了心里话。他说,18年以来他们一起工作,一起训练,一起生活,一起追求梦想,亲如一家。“此时此刻,我们想对所有的航天人说,你们也是我的家人。你们用心血汗水和智慧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此时此刻,我们也想对家人说,请你们放心,我们绝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一定用尽善尽美的表现向祖国和人民交一份最优异的答卷。家人们,咱们北京见!”

(本报酒泉10月16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