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塔下筑梦人 ———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

2016-11-02信息快讯网

 

通天塔下筑梦人 ———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信息快讯网

周湘虎在工地检查回转平台轨道。李超超摄

■特约撰稿 宗兆盾本报记者 赵征南

文昌航天发射场即将迎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飞。

蓝天白云下,91米高的长征五号发射塔架璀璨生辉,分外夺目。“长五”发射塔架比“长七”的更高,也更壮,是我国目前最大,也是唯一一座5米直径火箭的发射塔架。10天前,文昌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完成了最后一次对塔架状态的现场确认。告别塔架的那一刻,他无比激动。7年了,他和同事们辛苦养育的孩子,就要为祖国的航天梦发力,他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在左眼永久失明,右眼裸眼视力0.04、矫正视力仅0.25的情况下,周湘虎仍坚守施工一线,和团队一起,在茫茫大海边立起通天塔。“我看不清火箭的样子,看不清发射塔架的全貌,但我看清了自己,看清了祖国的航天梦。”他情不自禁地说。

没有通天塔,火箭能飞起来吗?

38岁的周湘虎,个头不高,皮肤黝黑,戴着厚重的眼镜,是个永不服输的湖南汉子。

2001年,周湘虎从湘潭工学院土木学院土木路桥专业毕业。最开始,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选择一家地方施工单位作为落脚点。但部队的征召打动了他,他毅然投身航天事业。

周湘虎被分配到了工程营,砌墙修路。同学聚会,别人调侃他,不是航天人吗,怎么去“搬砖”了?他据理力争:没有通天塔,火箭能飞起来吗? 对方无言以对。

2009年,作为首批创业者,周湘虎和同事进驻文昌发射场。对于很多游客而言,蓝天、白云、阳光、沙滩是海南的符号,但对于常驻海南的创业者来说,炎热、高湿、沼泽、毒蛇才是他们最深的感受。

但不服输的周湘虎和同事仅用1个月时间就划定了场区的边界围栏,埋下700个界桩,用双脚丈量了1.6万余亩土地,实现了场区通电、通水、通路。

“假如给我3天光明”

关于周湘虎眼睛的故事,发射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或许很少有人能体会,坚守的背后,他的身心经历了多大的煎熬。

开工后,周湘虎作为现场管理代表,参与负责发射场最复杂、质量要求最高的两个工位———“长七”和“长五”发射塔架的建设。2011年9月初,他连续30多个小时坚守在混凝土浇筑现场。烈日下钢筋表面温度超60℃,蒸汽夹杂着水泥灰,让他几乎成了“兵马俑”。

其实,周湘虎左眼模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那时工作太忙,他自己觉得,反正右眼还能看清,不影响工作,就瞒着所有人,打算忙完了再治疗。可病情恶化的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料:浇筑后的第三天,他在检查钢筋时突然头部剧痛,两眼发黑,缓过劲来也只有微弱光感。

那一晚特别漫长,他不敢关灯,害怕仅有的一点光明也失去。

周湘虎被诊断为因长时间紫外线照射、电弧光刺激和过度劳累引起的双眼视网膜脱落,被紧急送往北京治疗。手术前那晚,他思绪很乱:一开始,他还安慰自己“现在医疗水平高,眼睛肯定保得住”,但慢慢地,他越想越多。直到他的思维重新有了集聚点———“假如给我3天光明”:“我真真切切地想过,3天里,第一天看‘长五’发射,第二天看女儿出嫁,第三天看祖国河山。我的梦想、我的家庭和我的国家,都看到了,我才能安心迎接黑暗。”

经医生全力救治,周湘虎的右眼保住了。按常理判断,左眼完全失明、右眼戴上1200度眼镜后视力仅为0.25的人,他的航天梦将就此破灭。的确,当时的他,别说工作,连生活都成问题。

退出?转行?他继续向前

摆在周湘虎面前有3个选择:就此休养,回湘潭老家拿着退休金轻松度日,衣食无忧;接受组织和领导为他安排的其他工作;面对困难,继续向前。他冒着再次失去光明的风险,立下了誓言。

“当时组织上考虑了3个因素:首先他连表决心,立下军令状,若出问题愿意接受一切处理;现场代表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和协调,在工期很紧的情况下更考验其对各方和流程的熟悉程度;临阵换人未必合适。而且我们也是试试看,对他进行多次考核,因为视力下降不等于质量下降,结果他做得非常出色,所负责项目是最先交工的那一批。”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政委孟令军说。

“我确实有过换人的想法。”周湘虎的直接领导、施工组组长刘孟起说,“可当我找到施工、监理方面征求意见时,他们反对换人,认为周湘虎前期在工作中知识扎实、大家配合得十分默契,没有理由换他。”

周湘虎心里明白,如果质量出了问题,不管自己多么值得同情,也不会抵消“一个几乎看不见的人,缺他不可?”的质疑。回琼后的第一天他就去了工地,在办公室,他几乎把头贴在桌子上,去“闻”规范。同事心疼他,要帮他念,但他不同意。他知道,别人只能帮一时,一辈子仍需自己去拼搏,必须适应“0.25”状态。

在持续锻炼下,周湘虎视力虽不足,其他能力却补了上来。“我要多用耳朵,倾听相关方的建议和需求;多用嘴巴和别人沟通,解决分歧。不过,最明显的改变还是腿和脑。”数百张图纸、几千组数据以及数千个重难点,他都装到脑子里。现在,大家都叫他“活图纸”。他的腿还特别勤,下过每一个孔桩,最深的有20多米,下面缺氧闷热。视力不佳的他即便拿着手电筒,全身也被钢筋划下多道血痕。“这是一个百年工程,一点都马虎不得。”周湘虎说。

女儿不肯吹生日蜡烛,“因为爸爸怕黑”

7年时间里,经周湘虎检测的钢筋达1.5万多吨、混凝土9万多方、钢柱焊缝9000多米,没有任何纰漏。此外,他还参与探索创新12种新型施工技术和工艺,解决了钢结构分离式高精度加工安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多项工程技术难题,搭起了“长五”“长七”两型运载火箭的通天塔,荣立一等功1次。2014年,他被评为第五届“全国自强模范”,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站在“长七”塔架的塔顶,一边是高耸入云的“长五”塔架,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强劲的海风拍打着周湘虎的面庞。此刻,他又想起了已过世的父亲,想起那个未完成的约定。2005年,周湘虎的父亲患上尿毒症,但始终没有放弃。在周湘虎眼部手术期间,和病魔不懈斗争的父亲一直支撑着许久未见的儿子。手术成功后,周湘虎和父亲约定,一起看“长七”首飞。可惜,“长七”发射前一年,坚强的父亲还是走了。

对于妻子和女儿,他也满心愧疚。“4个老人,还有女儿,家庭的全部重担都在妻子身上。欠她的,我永远也还不清。”他说,“我是看着塔架一点点长高的,但女儿,我却不知道她怎么长大的。”不过,女儿现在也渐渐理解了父亲。只要有团聚的机会,一定牵着爸爸的手过马路;难得遇到生日和爸爸一起吃蛋糕,她坚持不吹蜡烛,“因为爸爸怕黑”。

“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我,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对我而言,塔架和女儿一样,都是我的孩子。我已愧对了女儿,不能再愧对另一个孩子,因为那不仅是我的梦想,更是全部航天人、整个国家的航天梦。”他压抑着泪水,激动地说,“为了‘长五’,我愿意献出一切。胜利在望的时刻,为她守护,为她祝福。”

(本报海南文昌11月1日专电)

记者手记

像椰子树一样执著坚守

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的建设过程中,有艰难的开拓、曲折的前进,更有创业者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这里,有太多像周湘虎一样美丽的筑梦人,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年幼的孩子,都需要他们的关爱呵护,但他们只能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对发射场建设事业的执著追求,以奉献为荣,以筑梦为乐。

在文昌发射场,到处都是美丽的椰子树,它们坚韧不屈,经无数台风的侵袭而屹立不倒。周湘虎和他的同事们不正像椰子树吗? 践行着“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精神的航天人,把“扎根海岛,筑梦航天”的信念之根深深地扎在脚下的这片热土,历经风雨,才结出了文昌发射场的累累硕果。正是他们像椰子树一样执著坚守,终于筑梦成真。航天强国,正在走来。

【天下】文昌发射场:面朝大海 飞向星空
天宫二号安全运抵发射场
【航天梦】考生首选的8个院校
【论苑】论治国理政的民主政治建设之维
神舟十一号明晨7:30分发射 航天员景海鹏 陈冬
“东华设计”助力打造“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新形象
航天员天马行空33天:五天菜谱不重样有鱼香肉丝有甜点
【神舟十一号发射】在轨飞行33天 多种举措保障航天员健康
【神舟十一号发射】不忘初心,矢志不渝 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神舟十一号发射】让航天的触角,伸向更加遥远的太空
沪检察机关助力科创中心建设 重点严厉打击4类犯罪
白纸上“勾画”出最尖端航天技术——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发射背后上海航天人的坚持与付出
上海电力学院优化办学定位,为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光明力量”
让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协同推进
党的建设新的里程碑—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开创党的建设新格局新境界
虹口区开展“明厨亮灶”工程 餐厅直播“秀”厨房
从严治党首先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世界最高桥:万丈崖顶飞越北盘江
航头站开工 18号线一期工程8座车站同步建设中
长五腾空,牵动八局人航天建筑情
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八十五周年: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中国国家画院改扩建工程奠基仪式举行
郑国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二氧化碳监测将有中国数据 我国首颗碳卫星将于12月发射
故宫大高玄殿正殿宝匣归安 首批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试点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亲切通话表示诚挚问候 “祖国和人民盼望你们胜利归来”
努力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
破解智慧城市建设“技术之困”
沪喀心相连,上海援助喀什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工程再添新篇
韩正:崇明生态岛建设要体现“中国智慧”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2名航天员安全返回
推动航天科技不断取得新突破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运抵海南文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