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发射】在轨飞行33天 多种举措保障航天员健康
■本报特派记者 许琦敏 张晓鸣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带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向天宫二号。进入太空后,飞船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此工作生活30天。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也将是神舟飞船在建造空间站之前的最后一次载人飞行。
这珍贵的太空驻留,将为我国未来空间站的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首次建立“在轨会诊系统”
脱离地球,飞向太空,人类离开了熟悉的地球重力环境,健康会有怎样的变化?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武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随着飞行时间增加,太空驻留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会越来越明显。长时间飞行后,心血管功能的减退会更加突出,肌肉萎缩、骨丢失的问题也会更加严重。在返回地面时,航天员的重力再适应的时间也会更长。为了保障2名航天员在轨飞行33天,这次主要采取了4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首先,航天员在轨期间将有定期的医疗问询,定期进行尿
常规、心肺功能等检测,对健康状态进行评估。
其次,为了减轻失重生理效应对航天员健康的不良影响,飞行器上配备了防护装备和锻炼设备。比如,配备航天员套袋以解决飞行初期头晕等不适,配备了拉力器、自行车、企鹅服,对心肺功能下降、骨丢失、肌肉萎缩等进行防护。
同时,这次飞行任务更注重舱内微生物控制,配备预防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航天员驻留太空时间延长,万一在天上生了病怎么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这次飞行任务我国还首次建立起了天地协同的医疗会诊系统,解决在轨看病问题。
工作生活节奏同步地面
在太空“出差”,两位航天员将十分忙碌。他们进入天宫二号后,将开展多项实验,如更换空间材料制备的样品、在轨进行典型的维修操作等。
武平介绍,航天员还将在天上开展科普活动。来自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的三个项目,已随天宫二号上天,而航天员进驻后,将在轨完成这些实验并进行展示,它们将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事物在微重力条件下的变化。据介绍,载人飞行期间,空间实验室还将开展多项展示性活动,如太空日记、家书
载梦、挑战不可能等。
武平说,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整体上每天与地面保持同步,他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8小时,中午会有午休。航天员每周会有1天休息,但即使在休息天,对飞行器的常规照料也是不可少的,而定时体检、锻炼也是不可短缺的功课。
据悉,航天员每天的工作计划,在飞行前就已经完全确定。此外,航天员还需根据地面指令进行工作。据介绍,每个航天员都有详细的飞行手册,除了按计划工作,他们还会接收地面的指令完成任务。闲暇时间,航天员可以做些小记录、拍摄一些视频。
全方位研究人的“太空健康”
飞行中,航天员将在轨接受医学超声检查,对航天员在轨心肺功能进行实时监测,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在空间实验任务中,飞行器上将开展多项在轨实验,主要包括人的心血管系统、物质与营养代谢水平、运动能力与特性、情绪调控等。
“此次任务的航天食品更加丰富,品种多达近百种,食谱周期达到5天,膳食结构更科学。”武平介绍,这次任务的航天食品还考虑到航天员的个性化需求,食品感官接受性也增强了。任务前,航天员已进行试吃,他们对食物感到很满意。这些食物可以满足能量摄入和营养需求。
针对此次飞行任务较长,增加心理支持。在医生支持、亲情交流、航天员团队支持的基础上,完善了技术支持手段,比如,研制了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心理支持系统,还改进了天地间的交流技术支持,比如聊天、邮件、音频、视频等交流。
(本报酒泉10月16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