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论调”是一部“烂片”
本报讯(记者姜澎)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大学或商学院都需要有更多的智慧,培养出拥有更多技能和新技术的人才,才能将经济全球化的成果真正地握在手中,更重要的是要顺应科技发展带来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在昨天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主办的第六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上,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爱德华·斯奈德教授的发言,得到了全球商学院院长们的认同。
斯奈德教授称,经济发展的压力之下,现在正出现一些反全球化的声音,但如果有人把“反全球化论调”(简称AGN)拍成一部电影,那恐怕只会是一部脱离现实的“烂片”。他说,现在学术界乃至全世界的各个领域都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全球经济的恶化,甚至使世界变得更坏,这样的想法不仅是个“烂片”,而且是“科幻烂片”,就像在1999年时全球掀起的对“千年虫”的恐惧一样。
斯奈德说,人类的历史在当下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窗口期,科学家早就发现,人类起源于十万年前的非洲大陆,这十万年人类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一个人类之间合作、融合并且全球化的历史,所以,“‘反全球化论调’并没有和真实世界构建紧密的联系,并没有很好地反思我们人类的历史”。
在他看来,很多人认为全球化并非一件好事,在于这些人并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得全球化的好处。事实上现代经济所倚重的是人力资本、互联网、互动协作和技术平台,这些无一不是全球化的产物。作为商业教育的从业者,商学院应当告诉学生们,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并非是反对或阻挠全球化的理由,而只是说明,要把经济全球化的成果真正握在手中,需要我们掌握更多新技术、拥有更多新技能。无论对青年学生还是商学院而言,科技和全球化,都是通向未来的成功之路。全世界所共同面对的矛盾和挑战,促使当代商学院培养的人才,不仅自身要具备高智商和高情商,还要具备组建和培养高智商、高情商团队的能力。
在昨天的论坛上,商学院的院长们提出,科技进步带来了诸多挑战,高等教育“去精英化”、公共投资减少、企业合作伙伴以及与商学院关系密切的传媒业格局和需求发生改变……虽然未来依旧难以预测,但灵活多变、敢于试错———教授们要在拥抱数字时代与传统科研教学之间取得平衡;要变“自上而下”安排一切的领导模式为“自下而上”汇聚新型人才,合理分配资源,将是未来商学院成功的关键。
为期两天的论坛上还将围绕“科技发展正在重塑商业教育”、“商学院与工学院的边界与合作”、“商学院 (高管培训)和知名企业的合作共赢”、“中国商学院与‘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商学院的双赢合作”和“国际商学院组织如何助力商业教育的发展”这5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来自国际顶尖商学院,以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30位商学院院长和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