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选择投资东北?--关于吉林民间投资逆势维持高位的追问

2016-10-31信息快讯网

新华社长春10月30日电 题:他们为何选择投资东北?——关于吉林民间投资逆势维持高位的追问

新华社记者邹声文、宗巍、姚湜

东北经济传出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前三季度,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时隔两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民间投资无疑是吉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前三季度,吉林民间投资始终保持投资主导地位,完成投资7946.48亿元,同比增长12.7%,占全部投资的74.7%。

曾有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但为什么吉林的民间投资却能够逆势保持高位?近日,记者走访多家民营企业,探寻其中的奥秘。

谈资源禀赋:独有资源化为独特财富

中展集团执行总经理吴光廷是地道江苏人,几年前开始在东北投资,从此“爱”上这里。“东北生态环境太好了,处处绿水、青山、森林,这是在南方大城市周边难以找到的。”

在欣赏自然风景的同时,吴光廷还在寻找投资机遇。除投资10亿、今年初开工、明年9月建成开业的长春高新区中展万国城项目外,他所在的公司还锁定新的投资目标。“我们计划在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建一个原汁原味的‘雪村’,目前已经签订了初步协议,准备投资5亿元对当地一处旧林场进行改造,修缮房屋、完善设施,建设冰雪旅游村落,收益跟当地老百姓分成。”

看中吉林绿水青山的远不止中展集团一家,万达、鲁能等一批企业已经在长白山“落子”,借助冰雪资源打造度假区,投资额均超百亿。在高端旅游业的带动下,上半年吉林省投向现代服务业的民间投资达到1063亿元。

在一些投资人眼中,东北生态禀赋好,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有机农业,都是亟待开发的“蓝海”,也是未来支撑东北振兴的重要产业。

这几年来,吉林旅游的爆发式增长也印证了投资者的判断。每逢国庆、春节等旅游黄金周,长白山景区总是一床难求,冰雪旅游不仅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也成为投资者的“金山银山”。全省去年旅游总收入超过2300亿元;今年国庆期间接待各地游客1180.98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8%。

吉林省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强调,吉林要充分用好老工业基地、全国商品粮基地、沿边近海、生态资源和科技人文等“五大优势”。而政府和社会需要继续着力的是,确保“五大优势”转化为持续不断的投资吸引力。

谈政府管理:“官、管、关”转为贴心服务

10月下旬,长春降下第一场雪,很多工地也加快施工进度。长春大正博凯汽车设备有限公司刚在9月拿下了一块1.8万平方米的土地,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新厂房。尽管市场增速放缓对上游产生影响,但由于具备核心技术,在与海外巨头竞争中不落下风。

“订单去年1亿元,今年前8个月已到了2个亿。”公司负责人肖建明说。说起年初5000万元的资金缺口,他还有些后怕。作为轻资产企业,没有过多资产可以抵押,而“生意”机会可不等人。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积极协调,帮助肖建明以基准利率及时获得了贷款。

“谈起投资环境,有人说东北杀鸡取卵,江浙养鸡下蛋。”肖建明说,从8年前凑了10万元创业到现在去年利税超过1300万元,企业的发展成果有目共睹。除了企业自身练好内功,政府部门从管理员变成服务员也很重要。“企业依法经营,最需要的是政府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的经商环境。”

“我觉得,现在地方政府‘官、管、关’的思想少了,给企业贴身服务多了。”在松原投资盐碱地治理的台湾企业家王洤深有同感。今年以来,一批外地项目落户也感受到了“吉林速度”,像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31天落地、浪潮集团大数据项目两个半月落地……

近年来,吉林加快推进软环境建设,通过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等措施,实实在在减轻企业负担。5月份吉林召开软环境建设大会,出台41条操作性强的措施。

目前在吉林省,社会投资参与的一般性产业项目审批时间从260天降到130天。今年以来,全省新登记企业增长32.9%,平均每天生成企业200多户。上半年,吉林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和个体工商户均增长8%以上。

谈“吉林制造”:“铁锈”褪尽走向高端

“帮人长高”的金磊去年治疗了3万多名青少年,销售10多亿元。1996年,这位海归博士在长春成立了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团队通过重组DNA技术制造的人生长激素,可让矮小儿童每年长高8至10厘米,迫使跨国公司长期垄断产品退出我国市场,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目前我们的技术领先全球任何一家跨国公司5年。”对于技术,金磊非常自信。选择在长春创业,金磊看重的是老工业基地的产业基础。

正是借助吉林传统的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一些中小企业逐渐成长为行业领军者。时速350公里的标准动车组、“吉林一号”卫星等一批响当当的产品横空出世,让“吉林制造”成为高端制造代名词。

在振兴的路途中,吉林实施支柱产业振兴、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和服务业提升“四大工程”,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痼疾,为社会投资腾出配套空间。以汽车产业为例,支持一汽等主动放开整车外的零部件配套领域,让民间资本进入。全省规模以上零部件配套企业90%以上为民营企业,产业配套率由38%提高到45%,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看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崛起。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