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技巧不如提高孩子综合素养
杨浦区一民办小学门口,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等候进校面谈。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有时间送孩子参加机测培训班,还不如陪孩子一起走走路。哪怕是教孩子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也比让孩子盯着一个iPad不停地刷题强多了!”沪上一所民办小学校长所言,代表了一些教育工作者们的愤怒。
愤怒的缘起,来自于一些培训机构在幼升小阶段挖掘的新商机:离明年的民办小学报名,时间上还有余量。眼见这个档期,有培训机构最近在网络上到处散布消息称,2017年幼升小民办小学报名时,机测将成为趋势,主张学生应从4岁开始就熟悉iPad的使用方式,有的机构还配上“提供200个机测培训名额”的信息。
明年就要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中,“机测传言”开始引发新一轮的焦虑。离民办小学报名确实还有一段时间,是不是要送孩子去参加所谓的机测培训班?
近日,沪上几所民办小学校长均公开表示,民办学校在招生过程中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即便有的学校在招生时包含机测环节,但操作非常简单便捷,根本不需要任何培训。”校长们建言,家长与其浪费时间追求考试技巧,还不如把心思放在培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上,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
机测并不考孩子用iPad能力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也飞速进步。孩子相比父辈会提早接触并使用电脑、iPad,这都是现实情况,两三岁的孩子会玩手机并不稀奇。这种氛围下,孩子有必要去参与机测培训吗?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校长张悦颖给出明确的答复———没有必要!
张悦颖分析说,在民办学校招生过程中,机测只是技术支撑,考查的内容仍由学校来决定。这种技术支持也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新换代,比如:明年招生时说不定还会尝试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呢! 把技术作为课程来培训,会让家长和学生走入误区。
2013年开始,世外小学在招生时开始探索人机对话与人人对话结合的方式。在张悦颖看来,先进的智能设备永远无法替代人的作用,学生的交流、表达、动手实践等能力,仍然需要通过人人对话来观察。“参加机测培训班刷题,都不及走路看看红绿灯,还能学习到生活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张悦颖说。
即便引入机测的民办小学校长们也纷纷表示,在设置机测形式和题目时,都将机测形式“最简化”,仅需要孩子“点一下”,并伴随两次语音提示,基本可以忽略iPad使用是否熟练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作为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杨浦区上海同济大学实验学校从2014年开始,探索“人机对话、人人对话与家长问卷调查”三者结合的招生方式。校长阚启根表示,机测题目很“活”,通过多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逻辑、注意力、语言理解、艺术表达、记忆力等方面能力。“就连我都只看过几个样题,难道培训机构能知道题库吗?!”
求知欲远比知识积累更重要
民办小学如何选择学生?纵然考查形式千变万化,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核却万变不离其宗。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校长林敏说,“现在很多小学生在入学前就会拼音,英语也学到较高水平,这种学生,恰恰是我们不喜欢的,因为这打破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还有一种误区,便是跟风而动。上海市民办金洲小学校长潘阿芳发现,学校招生时选择了什么游戏项目,会迅速在周边幼儿园推广开来。有一年,金洲小学招生时设置了“拍皮球”游戏。不久,学校周边幼儿园的孩子都在“拍皮球”,甚至周围商店里皮球卖到脱销。次年,学校将游戏项目改为“跳绳”,一个孩子立即大哭起来,“难道不应该是拍皮球么?”
民办学校校长们说,相比“抢跑”学习知识,民办学校更为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家庭教育观念。
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副校长胡悦来说,学校更看重孩子学习的潜力,以及渴求知识的欲望,并不需要孩子在入学前有多少知识积累,教书的事情请留给学校和老师。彭浦实验小学校长王春华也表示,学校选择的学生应该具备这样几种能力:即稳定的学习能力,孩子应有的好奇心,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等。
“听得进,说得出,坐得住,跑得动,拿得起,放得下。”在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校长孙学文看来,选择学生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做到这六个“得”,就是能培养的种子学生。
王春华招生时最喜欢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看书吗?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看书吗?他们会跟你一起阅读绘本吗? 但凡得到全部肯定回答的学生,大多都能赢得学校的青睐。包玉刚实验学校校长吴子健称,学校在选择生源时,更看重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认同学校教育理念的家庭,才是学校选择的目标。
不能被培训机构“牵着走”
不时地,坊间就有培训机构称与某知名民办学校有合作关系,但凡报名该机构“小五班”“小四班”等各类各级培训班的学生,录取率会大幅提升。招生季时,这些培训机构就会拿着印满各类录取数据的宣传页在学校门口发放给家长。“学校安排了专门执勤工作人员,收走乱发放的传单,并请这些营销人员
远离学校。”胡悦来说,“培训机构引以为傲的升学率,说白了只是概率的游戏。即便在此就读的学生被心仪学校录取,也并不见得是培训机构的功劳。”
不少民办学校校长坦言,确实有培训机构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但都被校长们一口回绝。林敏说,学校招生有两条基本标准不容忽视:一是招生的程序要正规,必须做到透明、公平公正;二是制定学校的选择标准,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和教育规律。而这些底线,显然是与培训机构的理念和教育方法相悖。
王春华说,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也脱离教育规律。“我的孩子初一读了物理培训班,不仅知识没学好,更是打击了他学习物理的兴趣。此后,虽然花费了几倍的时间和精力,物理成绩却始终保持在中游水平。”
有高中校长对王春华说,其实他们更喜欢公办初中生源,这些孩子自信、快乐,对于学习充满求知欲望。相比之下,常年参与培训班课程培训的学生提早被“榨干了”,学习的潜力并不大。
在彭浦实验小学,王春华开启了“适应性教育”的项目课题,项目针对入读1、3、5年级的学生进行入学前的压力测试。结果令人意外,3年级的学生压力最大。王春华解释说,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抢跑”,学了不少知识,因此入学时并没感受到很大压力。经过2年的消化,看似“抢跑”得来的红利逐渐褪去,进入3年级的学生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待到逐渐适应后,反而5年级的学生会变得坦然一些。
报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