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在一起就不会有困惑

2016-11-05信息快讯网

 

  和孩子在一起就不会有困惑-信息快讯网

■报记者 张鹏

见到吴子健校长时,包玉刚实验学校 (以下简称“包校”) 已经放学。刚刚入秋,操场上随处可见穿着短衣短裤踢足球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十分阳光。

自1977年起从事教育工作至今,拥有40年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吴子健在教学生涯过程中有过困惑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略微思考了片刻,给出这样的回答:“和孩子在一起就不会有困惑。当然,教育是一门极其专业又复杂的科学,只有不断认识孩子、研究孩子,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才能为每个孩子找到适合他们的发展路径。”

先学会骑车,再了解构造

半数以上的外籍教师、每年高达10余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在大多数人眼中,包校是一所神秘的“贵族学校”。对此,吴子健这样回应:“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是一所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国学校。希望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之前,能够理解并认同学校的教学理念。”

吴子健印象中有这么一件事:有一年开学后,一位家长拿着医院开出的假条说,我家的孩子不适合参与剧烈的体育运动,所有的体育课都要请假。

但在包校,体育老师们可“不吃这一套”。在这里就读的孩子,人人都要上体育课,而且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没有例外。在学校里,有一个由学生家长自发成立的RUN-A-WAY俱乐部,成功组织了几十次活动,经典项目包括“两湖三岛”自行车骑行,即环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太湖、千岛湖骑行。初中同学最多要骑到900多公里,小学3年级同学也能骑行500多公里。

事实上,包校的绝大多数家长们都很认同学校的做法,许多孩子每天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到学校里来上课。学校始终强调一点:不要比拼家庭条件的优越,而是要为自己找到一条适合的路。

包校教师教学的方法也与传统的中式课堂有很大不同。不是拿着一本英文教材让学生把语法、单词、对话一个个背下来,而是参考国外教学模式,采取分级阅读的形式。

吴子健把这比喻成“先学会骑自行车,才会有兴趣了解其中的构造。”按照要求,学生们要阅读原版著作,通过阅读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和语法技巧等。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分级,即使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阅读能力级别也有可能不同。把每个孩子的阅读的能力进行分级以后,教师会列出“书单”,推荐比他的能力略微低一点的课外书,让他在阅读中培养对阅读和语言的兴趣。阅读后,教师还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相互辩论中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

2016年,包校两位八年级的学生出版了一部三万多字的短篇小说 《光明与黑暗之书》。为了能真实反映200多年前的普法战争,他们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通过人文课的世界史学习,详细了解普法战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据两位小作者自己说,包校的英语教学方式不仅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西方语言文化,同时也让他们养成了阅读英语原版书籍的习惯。

孩子的叛逆需要被宽容

传统的中国式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听话”似乎变成了评判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唯一标准。现在不少学校在上课时,老师要求学生安静听课、举手发言、手放到背后,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许顶撞……都是不! 不! 不!

可是,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能成才吗? 一味地让孩子听话,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吗? 想必答案,家长和老师们都心知肚明。

在包校的一次活动中,吴子健与一名八年级的女生谈话:“学校里哪件事请让你最自豪?”小姑娘想了想,把思绪拉回了在包校的第一堂课,她的班主任提出了三个问题:你和别人一样吗? 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和别人不一样吗? 这些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让这名女生为之一振。此后,这些问题连同班级同学们的回答一直深深印在她的脑海里。

鼓励学生创新的例子,在包校还有很多案例。

一次小学部的保洁员听到卫生间里有窸窸窣窣的声音,打开门一看,一名小学生正在拆装马桶的水箱。原来,学校分体式的水箱与他家里连体水箱的构造不同,引起了他很大兴趣。

老师向其家长了解才知道,这个男生从小对事物的构造充满兴趣。家里除了爸爸的手表,其他能拆的东西都被他拆装过。知道这件事以后,这个孩子的父亲虽然在学校批评了他,但也特地给买了个马桶让他在家里拆装。这种保护孩子创新能力的精神,让吴校长非常佩服。后来,在香港举办的乐高国际竞赛中,这个喜欢拆装的孩子获得了一等奖。

还有一次,包校的校园网被一名八年级的“小黑客”入侵了。据学生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四年级开始就对网络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所以会“入侵”学校网络,是因为他想看看学校的网络安全设置水平,也想检验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吴子健了解情况后,并没有处分这名学生,而是邀请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家长一道,共同探讨孩子的技术能力和未来发展方向。老师不仅给出了建议,还推荐了许多信息技术学习的资料和网站,鼓励他继续钻研。

在学校和家长的支持下,这位同学所设计的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包校正式投入使用。连续两年,他都入选中国英才计划上海市计算机学员,师从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晓阳教授,还曾被中科协选派参加亚洲六国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

这些故事引发我们对于教育的一些思考:叛逆的孩子行为都应当纠正吗?如何在保护创造力和纠正错误行为之中取得平衡? 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育者应更加宽容,对孩子叛逆的宽容,就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如今的很多家长对于教育有多元选择的期待,与之相应,民办学校的招生也日益火爆。谁都知道,如今围绕民办学校的择校热,热得已近乎疯狂。但问题是,热衷择民办学校的家长,到底对学校了解多少,给孩子选择的学校是理性考量的结果,还是拍脑袋、随大流的盲目跟风?

不同的民办学校,在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其实各有不同。对于家长来说,了解和认同的过程,才是选择的依据所在。从本期起,本报将刊发一组民办学校校长访谈,以增进更多学生家长对沪上民办学校的了解。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