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如何持久扮演挑战者:从工博会金奖项目看中国制造如何突围

2016-11-06信息快讯网

报首席记者 张懿

CPU(中央处理器)和机器人,在这两个被跨国巨头长期垄断的市场,两家本土公司以“闯入者”的姿态涉足。在昨天闭幕的第十八届工博会上,它们的新技术首次亮相,并双双收获工博会金奖。值得一提的是,两项获奖成果都是在上海研发。

中国正有更多企业努力向全球制造业第一阵营进军,踏进原本属于跨国公司的领地。只当“闯入者”并不够,要持久扮演“挑战者”,必须有长跑的实力和底气。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家“金奖企业”的故事,值得听一听。

闯入者如何持久扮演挑战者:从工博会金奖项目看中国制造如何突围-信息快讯网

闯入者如何持久扮演挑战者:从工博会金奖项目看中国制造如何突围-信息快讯网

(兆芯“开先”C系列4核处理器和新松双臂协作机器人双双收获工博会金奖。)

两个金奖项目,两项“零的突破”

许多走近兆芯公司展位的参观者,都会愣上几秒,然后喃喃自语:“难道CPU也有国产的?”在这个被英特尔和AMD几乎彻底垄断的市场,中国力量的闯入很突然。

这是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首次借助专业展会公开亮相。展台上的笔记本、一体机等,用的都是获工博会金奖的兆芯“开先”C系列4核CPU,主频2.0G赫兹。

“开先”采用了和英特尔、AMD同样的X86架构,换句话说,它能兼容微软最新的64位Windows、苹果Mac等系统,可无缝移植这些系统旗下的庞大软件资源。而装载了兆芯更先进的8核CPU“开胜”的电脑,正流畅地跑着“很吃机器”的VR(虚拟现实)游戏。观众玩得尽兴,排起了长队。

同样实现“零的突破”的中国企业还有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它在本届工博会上发布了国内首款双臂协作机器人。展位上,这个每条“胳膊”包含7个关节的家伙正在给无人机装螺旋桨。由于具备三维立体的“视力”,它可以自行在普通配件盘上取货;因为关节柔软,外加会主动避障,它高度“柔性”、安全,可以和人并肩站上装配流水线。

此前,国产机器人一直因为核心技术不足,关键部件要依赖进口。在工博会这个全球目前最大的机器人展会上不难发现,高端机器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新松的“金奖选手”因此非常出挑。不仅整机诞生于中国,关键部件也是自主创新结果,其双臂所用的14个高精度一体化伺服驱动单元,都首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抓住机遇突围,直指“少魂缺心”

CPU芯片和机器人对中国的产业升级、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意义不言而喻。

都说“少魂缺心”是我国信息产业的最大痛点。“魂”指操作系统,“心”就是CPU芯片。此前,国产操作系统至少还拿下了一些市场,但CPU领域进展极为有限。特别是X86芯片,因为用户数量以十亿计,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国内企业长期缺席。

2013年,国资控股的兆芯公司在上海成立。它抓住难得的机遇,组建了一支超过1000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技术团队。三年来,兆芯低调运营。谈起创业体会,副总裁傅城说:“有过泪水,现在是欢笑。”

“开先”C系列是兆芯推出第一款大规模量产X86芯片。它采用28纳米技术,功耗18瓦,性能接近国际主流水准,但仍有差距。傅城透露,下一代的D系列,性能可比肩新一代酷睿i5,目前已完成试流片,预计明年下半年可正式量产装机。

比起彻底寡头化的电脑CPU市场,国产机器人的追赶脚步或许相对轻松些。四家跨国巨头 (俗称“四大家族”)占据国内八成市场,但国产机器人还能喘上一口气。新松副总裁杨跞说,过去,国内机器人企业主要靠价格竞争,现在到了可以靠技术和差异化定位取得优势的时候。

据介绍,“四大家族”主要瞄准在汽车等大规模标准化制造业推进自动化。但现在,一些新兴行业也涌现出对机器人的旺盛需求,特别是消费电子产品工厂,亟待“机器换人”。由于针对汽车制造开发的大型机器人在手机工厂施展不开拳脚,国内企业实际上通过双臂协作机器人,形成了错位竞争优势。

契国情接地气,以产业生态致胜

衡量兆芯是否成功,更重要的是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未来3年,兆芯希望在国内办公市场上实现1%的进口替代。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但算下来,相当于售出100万台电脑,对应的销售额在每年数亿元,毛利率很高。对一家6岁的公司来说,如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了不起的成功。

高技术产业早已进入产业生态竞争的时代,龙头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上塑造话语权,寻求更多上下游伙伴。针对国情构筑产业生态,这是兆芯的立足战略。目前,与其合作的本土企业包括联想、同方、曙光等知名整机厂,以及中科方德、中标、普华等本土操作系统。未来,兆芯会大力推进CPU对游戏等软件的适配,希望能吸引到DIY玩家。此外,在安全性上,兆芯还有独到技术,芯片级的加密速度远超其他CPU,特别适合注重安全的客户。

不仅是芯片,机器人也是生态致胜的领域。和“四大家族”主要靠本土小公司为客户设计机器人解决方案不同,新松与客户密切接触,一直在努力“亲历亲为”,因此它比跨国公司更接地气。杨跞说,新松目前的研发都是根据“中国制造”升级的需求倒推,比如,根据中国工人的工资决定新款机器人的成本,根据客户的生产需求决定机器人的功能。

和“开先”CPU能无缝对接Windows系统一样,在很多工厂,新松的双臂机器人可以与产业工人无缝替代。企业需要做的,只是将其搬到流水线旁,最快花半小时编程,然后启动;即使坏了,只需要“人换机器”,而不用在检修时停下整条生产线。无缝是最柔性的介入,但未来,或许是最有力的占位。

上海歌舞团张引获首尔国际舞蹈大赛现代舞金奖
男子醉驾卡车闯入小区撞了17辆车 被刑事拘留
中国外嫁女自述嫁给迪拜富豪后的可怕生活(组图)
【新常态•光明论】人民币"入篮" 中国成世界支柱
中国奥委会前身初创办公地就在华政
百丈悬崖上的中国古村落 仅靠一条铁链上下山
刘奇葆在人权宣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充分展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
一批“顶天立地”科创成果将亮相今年工博会高校展区
“中国制造2025”呼唤怎样的大学文化
“中国制造2025”呼唤怎样的大学文化
中国工博会下周在沪开幕
工博会沪高校拿出各自重点展项 "获奖大户"再冲金
工博会:全球最大机器人“营地”
第十八届工博会正式开幕
上海“原点”借高端服务业突围
习近平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八十五周年:建设国际一流新型世界性通讯社
中国国家画院改扩建工程奠基仪式举行
“甲骨文记忆”展将亮相墨西哥“中国船艺术节”
“华服与时尚——中国丝绸服装秀”在悉尼举行
生于赛道,引领未来
对话保时捷中国市场副总裁 柏曼德博士
对话保时捷中国CEO:保时捷赛事运动基因的中国之路
智能制造还有什么新“玩法”? 学会“跨界”,上海制造大课题
11月制造业PMI创两年新高
俄罗斯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六年翻译打磨还原诗人一生
“史上最难抢票年”?莫人为制造紧张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