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六年翻译打磨还原诗人一生

2016-12-07信息快讯网

俄罗斯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六年翻译打磨还原诗人一生-信息快讯网

 

《帕斯捷尔纳克传》

 

德米特里·贝科夫著

 

王嘎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俄罗斯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六年翻译打磨还原诗人一生-信息快讯网

 

《帕斯捷尔纳克传》新书发布会现场

 

俄罗斯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六年翻译打磨还原诗人一生-信息快讯网

 

诺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

 

俄罗斯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六年翻译打磨还原诗人一生-信息快讯网

 

帕斯捷尔纳克生前最后一张照片(1960年2月)

讯 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的俄罗斯“大书奖”金奖作品《帕斯捷尔纳克传》的新书发布会在三联书店韬奋图书中心举行,翻译家蓝英年,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帕斯捷尔纳克传》译者王嘎等在现场分享了对帕斯捷尔纳克及《帕斯捷尔纳克传》的解读。

诺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刹那间幸福的刺痛”

鲍里斯·列昂尼德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之一,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个人命运与时代翻覆相互交错,阅尽人世间的悲苦与欢欣。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界点上,以艺术家的心灵感知这一切,并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超越现实,在非自由中见证自由。1958年,“因为在现代抒情诗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对俄罗斯古典散文传统的发扬”(诺贝尔委员会授奖词),帕斯捷尔纳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因为当时苏联政治条件所限,被迫放弃这一奖项。作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帕斯捷尔纳克被英国思想家以赛亚·柏林誉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后一位,也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具有无可动摇的正直品性和道德勇气。帕斯捷尔纳克的一生见证了20世纪重大的变局,他本人也亲历了普通人难以承受的重压,但他却在艺术中向往着节日与光明,“他善于发现他们,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将它们带给身边的人”。帕斯捷尔纳克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快乐”,他的名字,就是“刹那间幸福的刺痛”。

与复杂艰辛的人生历程相对应,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学风格也经历了由混沌到明澈、由繁复到简白、由嘈杂到和谐的过程。他毕生遵循着三条艺术逻辑:瞬间中的永恒、变形中的真实、繁复中的单纯。

诗人笔下的《帕斯捷尔纳克传》

2005年,俄罗斯青年近卫军出版社推出了诗人德米特里·贝科夫撰写的《帕斯捷尔纳克传》。《帕斯捷尔纳克传》打破了传记体裁所惯有的线性时间的叙事模式,在堪称宏大的构架内,再现了诗人的诗学发展之路、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内心冲突,并通过同时代人各不相同的人生遭遇、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勾画出生动鲜活的人间群像。有评论人士指出,“这是关于诗歌与散文自身的履历”;“创作分析与诗人作为个体的分析相得益彰,使德米特里·贝科夫的著作成为传记文学中极其罕见、极为出色的现象。”这部作品不仅一举摘得俄罗斯2006年度畅销书奖和“大书奖”金奖,而且一版再版,迄今为止,印数超过60万册,影响力经久不衰。

在这本传记中,开门见山第一章第一句便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是刹那间幸福的刺痛。”贝科夫写道:“对天命的顺从与高于自我意识的创作意识,正是帕斯捷尔纳克世界观的基础。”

中文版译者耗时六年精心打磨,新增一千多条注释

这部传记篇幅宏大(此次出版的中文版长达一千多页、共计九十七万字),文体驳杂,几乎涉及所有文学体裁,内容远远超出文学范畴;其中的引文十分繁密,全书所引用诗句超过三千行,传记作者的思维也极具跳跃性,而且不带任何注解,只有若干个增添行文难度的按语……这都给翻译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中文译者王嘎怀着对文本和传主的虔敬之心,耗费六年时间,不仅完成传记正文的翻译,还为此书添加了一千三百多个译注,力求每句引诗均有出处,并查明准确的创作时间,相关知识背景也着力加以详解。

漫长的翻译与研究过程,一方面与作品本身的难度有关,另一方面确实也是源于译者不满于当前普遍存在的粗制滥造现象,决意孜孜以求,精益求精。

《帕斯捷尔纳克传》系国内首次翻译,引起了文学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家新撰文指出,王嘎带有研究性质的翻译揭示了帕斯捷尔纳克早期诗中的诗性感受力和隐喻才能,使其“对一个诗人的‘天赋’有了新的、几乎是无穷尽的发现”。王家新说,如今俄罗斯文学翻译炒剩饭的比较多,但这本传记披露的大量资料鲜为人知。比如阿赫玛托娃的长诗《安魂曲》,写于她的儿子被关进监狱,她以母亲的身份排着长队等待探监时的亲身感受。但她的儿子后来为什么被释放,原来是帕斯捷尔纳克给斯大林写过信。“这本传记对于了解二十世纪的俄罗斯文学、诗歌,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翻译家蓝英年认为,在当下俄语翻译最不景气的时候,这本书的出现有很大意义。“真正严肃的、献身于翻译的人不多,匆忙、自以为是的译者到处都是。”很多人都是一天翻译五六千字,译作很草率,结果就出书了。

作者简介

德米特里·利沃维奇·贝科夫,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诗人,也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1967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84年考入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攻读文学批评专业。大学期间,已有诗作入选多种诗集。1991年大学毕业后,贝科夫在著名诗人、也是帕斯捷尔纳克生前忘年交和唯一“私淑弟子”沃兹涅先斯基举荐下加入苏联作家协会。

贝科夫是一位创造力旺盛、极其高产的作家,主要作品包括诗集《寄语青少年》(1994)、《军事政变》(1996)、《应征公民》(2003)、《最后的时代》(2007)、《事实上》(2011)、《极乐》(2013),以及历史和哲学题材的长篇小说《辩护》(2001)、《正字法》(2003)、《疏散人员》(2005)、《奥斯特洛莫夫,或魔法师门徒》(2010)、《爱克斯》 (2012)等,获得多种文学奖项。此外,他还著有关于帕斯捷尔纳克、奥库贾瓦、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文化名人的多部传记,其中广为流传的便是《帕斯捷尔纳克传》(2005),这部作品荣获了俄罗斯2006年度畅销书奖和现今最重要的文学奖之一“大书奖”(金奖),并且一版再版,在读者中间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各方评论

他,把自己比作马的眼睛,/斜晲着,观望着,注视着,分辨着。——安娜·阿赫玛托娃

他对生活怀着异教徒式的狂喜,以泛神论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又具有基督徒的灵性和博爱,这就是他的整个人生观……他的诗歌可以被看作为集古典的传统、象征派的音乐感、未来派的口语倾向和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之大成。——马克·斯洛宁

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所谓“白银时代”最后一位也是其中最伟大的一位代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难再想出一位在天赋、活力、无可动摇的正直品性、道德勇气和坚定不移方面可与之相比的人。——以赛亚·伯林

帕斯捷尔纳克是宏大历史变迁当之无愧的见证者,他把个人经历与艺术的探索结合起来,转化为独具魅力的诗意,从中可以窥见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翻覆之下的顺服与奋争、哀恸与喜乐;他与周围同时代人构成了一个色彩丰富的俄罗斯知识分子群体,故而也具有显著的思想史意义。有理由相信,这部长达百万字的传记将给中国读者带来新的启悟。——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金雁

“帕斯捷尔纳克的名字,是刹那间幸福的刺痛”,《帕斯捷尔纳克传》开篇的这一句,再一次闪电般击中我。多年来,这个名字一直和我心目中的“诗人”和“诗歌精神”联系在一起。这个名字所代表的诗歌品质及其命运,对我来说几乎具有某种神话般的力量。而这部传记,我相信,会再次从我们心中唤起对一位伟大的诗性生命的哀歌兼赞歌。——诗人、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

来源:新浪读书、北京日报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