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党和人民同呼吸 与时代共进步——第十三届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简介

2016-11-08信息快讯网

 

长江韬奋奖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上海长江韬奋奖是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常设的上海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奖,由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评选,目前均为每两年评选一次。

长江韬奋奖以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开拓者和领导人、杰出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和伟大爱国民主战士、杰出政治活动家、出版家、新闻记者邹韬奋命名。长江韬奋奖设立2个评选系列,长江系列表彰以从事新闻采访报道,新闻类节目播音、主持为主的优秀新闻工作者;韬奋系列表彰以从事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校对、新闻类节目制片为主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长江系列获奖者

王仁维

王仁维1989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一直在解放日报工作,长期从事党报新闻采写工作,先后在报社理论部、体育部、科教体育部、城事频道工作,现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城事频道总监。在20多年的新闻工作中,无论是做一线记者,还是担任新闻采访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他都不忘党报职责和使命,在提升新闻影响力和传播力上下功夫。

王仁维曾长期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参加了4届奥运会、3届世界杯的报道。除报道赛场内外新闻外,他还经常撰写和组织策划一些重头体育评论,深受读者好评和欢迎。

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作为解放日报负责科技报道的采访部门负责人,王仁维敏感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命题,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深入研究这篇大“文章”,也需要新闻工作者去破题。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下半年,他参与策划组织了2次探访全球科创中心的大型采访活动,系列报道刊发后取得广泛社会影响力。

樊丽萍

樊丽萍2005年起进入报工作,目前是报教科卫报道中心专业首席记者。她拥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扎实的新闻采编功底和宽阔的写作视野,多次出色完成重大采访任务,采写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获得各界好评。

樊丽萍坚持深入一线采访,挖掘鲜活新闻素材,用一篇篇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稿件,体现主流媒体引领舆论导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由她采写的《“中国梦”,原来可以这样讲》 以及她参与采写的《在这里,找到患者信任的理由》 《PISA2012引发的思考》 等一批作品刊发后均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教育新闻报道是报的“拳头产品”之一。樊丽萍熟悉教育政策,面对政策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重大教育新闻话题,她能准确把握,做到及时报道、正确解读,采写了一批内容鲜活且经得起专业检验的作品。由她采写的《剪刀差扩大传递文科生过剩信号》等一批作品,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2012年至今,樊丽萍每年都有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或上海新闻奖。

邵宁

邵宁从事新闻工作21年,具有高级记者职称,是新民晚报特聘首席记者、杨浦区政协委员。她坚持扎根基层,以强烈的新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采访报道了大量具有晚报特色且有影响力的好新闻。

2001年起,邵宁开始采访上海“两会”和全国“两会”,至今已有16年。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她作为新民晚报唯一的文字记者赴京采访,出色完成任务。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邵宁主动请缨前往采访,在艰苦的条件下采写了一系列抗震救灾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后,邵宁发挥俄语特长,主动联系俄罗斯、乌克兰、爱沙尼亚等国家馆,冒着酷暑入园100多次,采写了100多篇报道。邵宁还善于从平凡之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了一批具有高尚心灵的普通人,传播了正能量。

邵宁先后获各类新闻奖项50多个,并著有散文、报告文学集及话剧剧本等,曾获上海市第三届“文化新人”、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她一直铭记着新闻界前辈范长江的话:“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周全

周全,2000年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公共政策报道总监。他参与制作的电视新闻作品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聚焦医患“第三方”》 《食品工厂的黑洞》 分获第22届、第2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发烧”的儿科》《世博不眠夜》 分获第20届、第21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此外还有多件新闻作品获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等新闻奖项。

深耕上海本地选题,是周全新闻作品的一大特色。其拍摄的很多新闻作品,关注的都是城市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新闻作品很好地把握了“时度效”,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起到了明辨是非、鼓舞士气、弘扬正能量的作用,体现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2016年,由他任总导演的深度调查类新闻记录片《人间世》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共鸣。

16年的新闻从业经历中,周全始终坚持工作在新闻采编一线,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探索电视新闻规律,精心钻研新闻业务,时刻牢记作为一名记者的职业使命———“做社会的观察者,传播真相和正能量”。

孟诚洁

孟诚洁,2004年参加工作,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采访部主任。

孟诚洁是从一线磨砺出的业务多面手,善于用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硬新闻。他采制的 《地沟油,你去了哪里?》 在中国广电影视大奖评选中获广播专题大奖,参与制作的 《每天70吨的地沟油哪里去了?》 广播访谈获中国新闻三等奖,广播评论 《四万亿不能走回头路》 获广电影视大奖提名奖,此外还有多件新闻作品获上海新闻奖等新闻奖项。

在广播记者全媒体转型方面,孟诚洁也积极进行尝试。在他看来,广播记者的转型具有天然优势。首先,广播擅长直播报道,现在只是换了个阵地、换了种方式。另一方面,广播记者不端架子、娓娓道来的播报方式,也是融媒体时代受众所乐于接受的。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孟诚洁率先“吃螃蟹”。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广播微信公众号“话匣子”首次尝试视频直播,孟诚洁进行了三个小时的直播,共有37万人在线收看,2300多人互动、点赞。

韬奋系列获奖者

袁念琪

1983年,袁念琪考入上海电视台,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业务指导、高级编辑、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袁念琪善于捕捉题材,拍摄的 《缺席之判———无锡日报社诉中国足协名誉侵权案》 引起较大社会反响,获全国优秀电视体育节目二等奖和上海广电奖三等奖。他善于选取视角,拍摄的 《胡鸿飞和他的“两快理论”》 从新角度表现老人物,被评为全国优秀电视体育节目一等奖。他还策划制作了一系列重大题材的体育节目,有记录上海体育50年的《辉煌的足迹》,有反映中国篮球改革的 《十年》,有纪录片 《刘翔》 和 《光耀60年———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 等。

袁念琪还在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社教、经济、总编室、农村部和电视新闻中心等部门工作过;参加了一系列重大纪录片制作。

工作之余,他勤奋创作。作品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入选 《2008中国最佳散文》 等;出版 《上海品牌生活》 《上海门槛》 《上海姻缘》和 《巨变———青草沙水源地》 等专著16部。

范兵

范兵在评论采编岗位工作近23年。作为报理评部主任、《时评》 主编、《学人》负责人,他坚持发扬特色,积极发挥名牌栏目和版面的品牌效应,紧扣时事热点,追踪思想前沿,凸显理性锋芒,以独特的文化批评精神,引领社会舆论,引导主流大众,先后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范兵主编的 《时评》 栏目自2001年创办以来,发表评论文章3100余篇。该栏目创办仅2年,就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称号,2005年、2007年又两度获得“上海市媒体优秀品牌”称号,所发表的评论文章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上海新闻奖、上海人大新闻奖等多种奖项。

2013年4月起,范兵兼任理论部负责人,主持上海市媒体优秀品牌 《学人》 周刊采编工作。近3年来,不仅保持了 《学人》 应有的学术水准,还团结带领记者编辑“抢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名家大家访谈,显示出勤恳踏实、创新有为的工作作风。

刘永钢

刘永钢,现任东方早报/澎湃新闻网总裁、总编辑。

1999年7月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刘永钢深入基层,积极践行“走转改”,所写稿件多次获上海新闻奖和全国五四新闻奖。2002年以来,他一直在报社从事夜班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甘为他人做“嫁衣”。他组织、策划、编发了一系列有全国影响力的报道,如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三鹿奶粉系列报道”。

刘永钢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他和同事们全力推动了“澎湃”新媒体项目,立志打造中国互联网时政新闻第一品牌,并力图为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找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之道。

2014年7月22日,经过近一年筹备,“澎湃新闻”正式上线。如今,“澎湃新闻”影响力渐增,已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现象级产品,创下了诸多业界第一。

杨健

杨健于1993年7月进入解放日报工作,曾任解放日报国际新闻部主任、理论评论部主任,现任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政情频道常务副总监。

杨健长期工作在新闻一线,当了20多年夜班编辑,在国际新闻报道、言论评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杨健始终不忘履行党报工作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报道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注重把好导向,不随波逐流,又积极回应读者关切,及时发出党报声音。

当前,党报面临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新课题,杨健在这方面也积极作出探索。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是解放日报融合转型后的第一次重大报道战役。在分管领导指挥下,杨健作为前方报道组组长,与记者们一起精心策划并组织落实选题,在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两个平台刊发了大量高质量的稿件。

杨健撰写及负责编辑的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一次,上海新闻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中国国际新闻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两次,上海国际新闻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

周炜

周炜1995年进入上海电视台工作,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助理。他牢牢把握宣传舆论的导向立场,在新闻编辑业务上精益求精,和他的同事一起创作了许多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周炜长期从事国际新闻编辑策划和团队管理工作。2001年,“9·11”事件发生。从当晚开始,周炜就与同事一起投入到这场高强度的突发事件报道中。从 《上视晚间新闻》 开出特别报道,到之后每档新闻栏目;从信息搜集核实,到画面编辑整理,再到与央媒驻美记者站联络和安排连线报道,周炜和他的同事一起,几乎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在编辑间和导控室。

近年来,周炜组织创办了 《环球周刊》 《环球交叉点》 等栏目,赢得良好口碑和收视反响;还和团队一起出色完成了全国“两会”、十八大、上海自贸区建设、亚信峰会、习马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报道。

回顾17年的新闻编辑工作,最让周炜回味的是创新带来的喜悦。现在,面对媒体转型的挑战,周炜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