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监测将有中国数据 我国首颗碳卫星将于12月发射

2016-11-10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许琦敏)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 明年将有望产生中国数据。今年12月,我国首颗碳卫星将发射升空。11月8日,这颗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制的卫星出厂离沪,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碳卫星最主要作用是监测全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变化,科学家由此可以了解大气二氧化碳的分布和流向。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受国际社会关注,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是监测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与美国分别于2009年、2014年各发射了一颗碳卫星。不过,监测全球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仅靠这两颗卫星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这方面的全球数据不足。”碳卫星总设计师尹增山说,从2011年开始,经过近6年研制,中国的碳卫星的探测精度期望达到4ppm(百万分之四),可以比肩国际最高水平。

这颗碳卫星重620公斤,将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当太阳光照射在大气上,二氧化碳分子会产生特有的光谱吸收线,碳卫星就靠探测这种特征谱线来监测它的变化,其“视力”特别敏锐。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只有万分之四左右,而如此低浓度的二氧化碳只要有1%的浓度变化,就会被碳卫星发现。为了赋予碳卫星这超凡的“视力”,科研人员采用了大面积光栅分光技术,实现了天基0.03纳米级超高光谱分辨率——分辨率达到了原子级别。同时,科研人员还为它配备了复杂姿态控制系统,使它可以在太空中实现多种模式的观测。由于碳卫星必须不断调整姿态,被科研人员戏称为“太空中的华尔兹舞步”。

同时,卫星还搭载了云和气溶胶探测仪,来协助碳卫星获得更高精度的监测数据。此外,科研人员还建起了6个地面监测站,来对卫星数据进行校准。

待发射入轨之后,碳卫星将开始长达3年的辛勤工作:抓紧白天的分分秒秒,每天记录长达约10小时的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我国第一手的二氧化碳监测数据,“目前,正值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可以说,碳卫星是一颗担当之星。”中科院副院长相里斌说。

碳卫星的发射将填补我国在温室气体监测方面的技术空白,中国有了自己的数据,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也将对当前进入活跃期的世界碳排放交易市场产生影响。

我国启动癫痫精准医学研究项目 绘制癫痫疾病突变谱
浦东机场卫星厅2019年投运 系世界单体规模最大
浦东机场卫星厅2019年投运 系世界单体规模最大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等待与“神舟十一号”交会对接
严东生将我国无机材料领域带向国际前沿 “急国家之需”激发毕生创新激情
今年我国全网播出网络大电影将超2000部
环保监测监察执法试点“垂改”
助力实现普通人的“飞天梦” 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未来几何
中国图书闪亮法兰克福书展 《中国关键词》多语种版全球首发
荧屏“长征”凝聚中国精神力量
跨越秋冬,最美中国再出发
2016雪佛兰SUV“最美中国行”第三轮招募正式启动
Nokov光学动作捕捉“双创周”现身,展现行业“中国智造”新高度
大数据分析揭示了17部莎士比亚戏剧为合著完成
2016首届artnet艺术颁奖·复星艺术中心之夜,呈现首个基于大数据的艺术大奖 | artnet·独家重磅
大数据将成为上海基础性资源
通天塔下筑梦人 ———记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
市民文化节中华古诗词大赛收官
美国大选落幕 特朗普当选第45任总统
“拿筷子”的中国医生,真棒!
中国记协九届理事会一次会议闭幕
马莎计划关闭中国内地10家门店 线上平台保留
向着网络强国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发展纪实
中国童书又将迎来黄金十年
上海女儿毛阿敏:为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流行歌曲还魂
现代在黔构建大数据中心 引领车联网技术
马云背后都是上海女人 大数据告诉你双11的剁手报告
追溯污染源头,助力环境监测
王坚《在线》:用20万字讲清楚三个词——互联网、数据和计算
不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测:我们能通过反复过秤来催肥吗?
首艘国产航母最新卫星照片曝光 甲板布局更合理
“所有核心技术都是自主研发” ——记风云四号卫星研制团队
我国首个海外陆地卫星接收站试运行
我国首颗碳卫星即将发射
碳卫星如何让碳排放无处遁形
二氧化碳340℃一步“变”汽油
二氧化碳340℃一步“变”汽油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