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探险家——访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理事刘少创

2016-11-21信息快讯网

报:探险应当如何定义?

刘少创(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对于“探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探险就是人类对未知的或难以到达的地域的探索行为。通过这种探索,人类可以创造世界纪录、发现新的地理特征或物种、开辟新的航线等。是否为了探索和发现,是探险和极限运动的最大差别。

报:中国需要探险家吗?

刘少创: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探险家,就像不能没有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一样。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国度。虽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我们的祖先也有过几次具有开拓意义的探险,比如: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但我们的先辈并没有在地理大发现时代发现新的大陆,也没有参与最先到达南北极、最先登顶世界最高峰等伟大的探险。这里面除了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外,也与我国当时的国力有关。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强大的时期,也是这个国家的探险活动最活跃的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需要中国的高水平探险家们去实施一些世界瞩目的探险,引导国民建立全球视野。

报:目前,我国的探险氛围如何?

刘少创: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来看,目前我国的户外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大家对户外这个话题也非常有兴趣。虽然从我的角度来看,其中的很多活动根本算不上探险,应该被定义为“穿越”或“自驾游”等,但是这种现象还是反映了人们想“突破自己的极限”以及“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迫切愿望。我觉得这种热情将会不断累积,如果能够正确引导,这种环境可能会成为我国培养高水平探险家的沃土。

报:结合郭川的落水,您觉得,为何前方遍地荆棘,探险者仍执意前行?

刘少创:探险者在探险的准备阶段,需要认真考虑所有可能的风险,同时对这些可能的风险要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尽管如此,探险过程中还是会出现意外情况。在极端或意外情况下,除了依靠探险者的机智和经验外,可能只有靠运气了。

和很多中外探险者一样,郭川是真英雄。他是中国探险家的杰出代表,所创造的纪录在短期内可能无人能够超越。他落水了,生还的希望渺茫。我们钦佩他,祝福他。“一个战士最好的归宿,是在最后一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即使他回不来了,也是倒在追求自己梦想的征途中。对他自己来说,死而无憾;对我们而言,应该对他的成就脱帽致敬。

报:在我国,很多探险活动都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夹缝中展开的。对此,您有什么想法?如何才能提高探险者的“安全系数”?

刘少创:如果在现有的环境下,一旦探险活动出现意外,就需要动员包括公安、武警、消防及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等展开救援,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探险者的安全也得不到充分保障。

我认为,对于很多特殊地区、特殊条件的探险活动,确实应该制订相应的规范,甚至立法去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保障探险者的人身安全,也能够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比如:一个探险者或者一支探险队,在探险开展之前,你的经验技能和物资装备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还需组建一支专业的保障团队。除此之外,你需要为自己办理紧急救援时的保险,或者在银行存上一笔需要紧急救援的保证金(当你的探险活动圆满结束时,这笔保证金会退还给你)。如果探险过程中需要救援,产生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或从你的保证金中扣除。这样就能够在社会资源不被浪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探险者的安全。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