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青年编剧舞台起飞

2016-11-28信息快讯网

一场大屠杀和一个执意追寻真相的作者;一本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日记;一本探索历史真相的著作……他们在一个特殊的时空里相遇了。昨天下午,在演艺空间舞台上,一束束追光“追”索着历史的真相,人性的真实,青年编剧石俊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剧本新作《金陵·永生》,正以剧本朗诵会的方式抽丝剥茧般展开……

此次朗读会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市戏剧家协会承办。朗读会上,12部入选剧本以剧本朗读会的形式,一一接受观众、专业院团剧目负责人和戏剧界专家学者的检阅。而从2013年设立青年编剧扶持项目,历经4年,基金会已经资助了78位青年编剧创作的剧本84项。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被许多青年编剧称为舞台起飞的“助跑团”。

一场特殊的朗读,导师和院团现场点评“挑刺”

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剧本朗读会是话剧舞台呈现的先期环节。它可以让人迅速洞察一部剧作的闪光点,也可以让人从中挑出“刺”来。作为一个写出了《上海作女》《杜拉拉》《亲爱的一起飞》等剧作的职业编剧和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教师,石俊这些年参加过的剧本朗读会不在少数,可像这样在台下,与导师和专业院团剧目负责人坐在一起,接受点评和挑刺的场面则不多见,意见往往是一针见血,甚至是毫不留情的。这次,《金陵·永生》被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选中,该剧从张纯如追寻南京大屠杀真相进而发现魏特琳日记切入,力求为观众铺开两位特殊女性求真求善,对抗邪恶的心路历程。“已有不止一部电影电视作品,反映过这段往事了,你的本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评审中的一位站起来,直陈心中质疑。虽已入选,专家的话却并不见得入耳。

为了真正做到支持创作扶持创作,对青年编剧扶上马送一程,除对青年编剧项目进行单独评审、重点扶持,基金会还为这些青年编剧配以导师的一对一辅导。丁罗男、孙惠柱、毛时安等一批本身有着丰富的舞台剧编剧经验及文艺批评功力的专家学者,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助跑团”,全程参与并指导青年编剧们,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磨出一批舞台剧精品力作。对院团慧眼相中的作品,基金会还会予以青年编剧人才一系列的配套资助。

打破圈子助推青年编剧,配套扶持让更多作品“落地存活”

青年编剧扶持项目推出的4年间,已有84部剧作得到了基金会的资助和扶持,这些作品有着不错的“落地存活率”。据统计,其中演出和拍摄的作品共有24部,其中有9部已与观众见面。邵宁的话剧《汇贤坊》在成功演出的同时,还一举摘得第十三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高文婷的话剧剧本《谎言游戏》将在今年年底演出,张燕的越剧剧本《长乐亭主》计划于明年年初演出。

舞台上,不止一位朗读者流了泪,他们的全情投入很打动人。区别以往的是,今年的剧本朗读会有着极高的“完成度”。延安西路200号,文艺活动中心三楼的多功能厅,仿佛变身成了一个话剧排练场,绝大多数参与剧本朗读的演员手中并没端着剧本,脱口而出的台词已牢牢地根植在他们的脑海中。在现场,他们如真正的话剧表演那样走台对话互动,情绪的传达,情感的宣泄“活”了起来。

据悉,此次进行剧本朗读的12个剧本,出自14位编剧之手,年轻编剧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显示出政策向年轻编剧倾斜的倾向。此次被选中的青年编剧中,年纪最轻的才22岁,是位90后;最年长的也仅45岁。除来自戏剧专业院校的大学生和毕业于艺术院校的成熟编剧、导演和老师外,也有来自不同职业的“业余选手”。比如 《分庭抗争》的编剧张海岩,生活中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履历里写着英国管理工会认证国际职业培训师。而《子规血》的编剧许静波,总是带一顶贝雷帽,扎在人群中分外惹眼,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的专业背景,让他对历史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想法。对于基金会的青年编剧扶持项目,许静波已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首届扶持剧本名单里,就有他的《天地玄黄马相伯》。接下来,他的《子规血》和《大明崇祯五年纪事》又分别入选了2015年度和2016年度的青年编剧扶持项目。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