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盐文化”沧桑历史被搬上舞台

2016-11-19信息快讯网

申城“盐文化”沧桑历史被搬上舞台-信息快讯网

 

申城“盐文化”沧桑历史被搬上舞台-信息快讯网

 

申城“盐文化”沧桑历史被搬上舞台-信息快讯网

 

《沧海盐田》剧照

 

申城“盐文化”沧桑历史被搬上舞台-信息快讯网

 

漕泾盐业历史照

 

申城“盐文化”沧桑历史被搬上舞台-信息快讯网

 

今年68岁的刘厚德(左)是上海最后一个制盐村海涯村的原村支书,也是上海最后一代盐民。

讯(通讯员万军 徐鑫 记者薄小波)昨天,由金山区漕泾镇根据该地海水制盐历史创作的民俗歌舞剧《沧海盐田》,在金山区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上演。该剧通过音乐、舞蹈、民歌等艺术表现手段,让人们了解传统制盐工艺,感受盐民的酸甜苦辣和盐的来之不易。

当大幕拉开,晨曦微露,涛声阵阵。海天茫茫,帆影点点,远处金山三岛隐隐约约;海岸边矗立着一块巨大礁石,周边芦苇丛生,随风摇曳。一群裸露上身的盐丁、灶民手捧三牲、黄酒、香烛等供品,虔诚地面对上苍的造型犹如一组群雕……金山区文化馆剧场座无虚席,舞台上重现了古老的海盐制作场景,向观众讲述着上海绵亘数千年的海盐历史文化。

据《金山县志》记载:金山盐业在历史上曾经相当发达,五代吴越时曾出现“煮水为盐,殖芦为薪,地饶蔬茹,水富虾蟹,舶货所辏”的兴旺景象,直至明清仍为松南六大盐场之一。金山海水制盐传统工艺世代流传,并积淀出深沉厚重、颇具区域特色的盐历史文化。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的海水晒盐业基本消逝,绝大部分盐民就地转从其他行业,唯有金山漕泾海涯村还有留有上海最后一批盐民。此后,随着海水养殖业的兴起和上海化工区兴建,上海传统海盐生产就此销声匿迹。

作为上海海盐生产重镇和盐文化传承最为悠久的漕泾镇,此次通过发掘整理盐文化创编出《沧海盐田》,就是要向世人反映这段风雨沧桑的历史记忆,保护和弘扬上海历史文化遗产,让子孙后代能寻找到自己的“根”。

据了解,漕泾镇2014年6月成立了金山盐文化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并着手收集盐生产过程所用工具等实物资料,以及与金山盐民盐业有关的民间故事和传统习俗,整理金山乃至上海沿海一带晒盐历史、制盐工艺技术等。初步设想是编写一本盐文化书,布置一个盐文化展示馆,创编一台盐文化舞台剧,展示上海盐民在与大自然的拼搏和抵御侵略、反对压迫中不断积累形成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底蕴,通过对历史文化追溯、记录和传承,让后世之人永远不忘自己的祖先和故土。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