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夹起”的文化乾坤

2016-12-05信息快讯网

筷子“夹起”的文化乾坤-信息快讯网

图说:“诗联颂筷”活动现场

筷子“夹起”的文化乾坤-信息快讯网

筷子“夹起”的文化乾坤-信息快讯网

图说:现场展示的筷子

一双筷子就两根,却蕴含着文化乾坤——如果不是松江日前举行了“诗联颂筷”全国征稿颁奖仪式,如今又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其中玄妙?仪式汇聚了不少民俗专家,一致呼吁大家从饭桌上重拾中华礼仪、倡导践行传统文化。

筷箸文化内涵深

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会长徐华龙介绍,筷子,亦即“箸”,几乎已成为中国人的代名词和中国饮食文化的象征,与此同时还渗透到在中医、香薰、武术等领域。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宁波则补充,“两根筷子一静一动,一阴一阳,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夹取食物,颇有《易经》内涵,且展现‘大道至简’的哲学观,即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事情。”

筷子还是用餐礼仪和传授为之人道的“道具”。宁波表示,中国家庭是从孩子学筷起,进行礼仪启蒙的:“筷子就是在餐桌上践行‘仁义礼智信’。”徐华龙举例,家中邀请亲戚或邻居一起吃饭,总会说:“就是加副筷子的事情”,表现出好客之家的仁义,甚至是一份“信”的承诺。用餐时,孩子为父母夹菜,长辈谦让晚辈,为“礼”的展现。“尼克松在华举箸、奥巴马访华用筷,都成为外交史上佳话”,宁波称,“向老外介绍中国,说长城、大运河不一定直观,但是当他用了筷子,就会立刻感受到中华文化。”

懂筷之人年事高

为了呼唤筷子礼仪重回餐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松江区连续两年主办了“对联颂筷”、“诗联颂筷”全国征稿活动,用诗歌或者对联的形式颂筷。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蔡丰明也是评委,他介绍道:“对联与筷子都是双双对对之物,两者神似形似,所以我们将对联作为去年颂筷的体裁。今年加入诗歌一是发现它在如今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希望与筷子文化一道被大家重视并认可,二是希望体裁多样化后能获得更广的参与度。”

但是在活动中发现,真正懂得以诗歌、对联的方式颂筷的人大多年事已高。参赛者中年轻人少,不利于筷子文化的有效传播。本届活动最终收到155人的诗词、楹联、新诗、散文诗等作品650件,26人获奖。来自松江的获奖者王福友坦言,若不是这次比赛,也会忽视筷子,因为它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传播和弘扬筷子文化十分必要,有积极的意义。”他强调。评委徐华龙指出,七成参赛作品仅关注筷子展现的饮食文化,参赛者对于筷子丰富内涵的挖掘仍需加强。

青年人轻视用筷

尽管筷子背后的文化内涵如此丰富,但是用筷礼仪已经“渐行渐远”。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会员周根发长期观察发现,当下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并不了解筷子。年轻的爸爸妈妈普遍不太讲究用筷礼仪,在教孩子时,已经不太讲规矩了。“我看到有些小朋友吃饭时突然就站起来或趴在桌上夹菜。”

以往开饭时,都是长辈动筷后,其他人才可以开动,现在很多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吃起来,本末倒置。徐龙华建议,“用餐时,先要用两手将筷子对齐,才可以夹取食物;吃完饭,筷子应该对齐放在桌上,现在不少人随意搁碗上……”宁波则透露了日常见闻,“很多大学生在用餐后都是将食堂提供的筷碗扔进回收箱内,声音很大,特别粗鲁。”

蔡丰明表示,当看到清一色领奖者为中老年群体时,他意识到今后要想办法通过更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青年人参与,这样才能真正使得一双筷子蕴藏的中华文化得以传承。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朱光 本报记者 肖茜颖

【相关链接】

获奖作品两副 作者 周霞

上联:纤纤身姿尝遍五味本色依旧

下联:浅浅笑容饮尽百态风骨犹存

横批:竹木亦自骄

上联:左右同行遍尝六朝烟火

下联:纵横相交历尽九曲风光

用筷十忌:

一忌迷筷,举筷不定;二忌翻筷,从碗底拣食;三忌刺筷,以筷当叉使用;四忌拉筷,持筷撕口中正咀嚼的食物;五忌泪筷,夹食带汤,滴答乱流;六忌吸筷,将筷子放入口中吮吸;七忌别筷,把筷子当牙签;八忌供筷,把筷子竖直插入碗中;九忌敲筷,以筷击碗或桌子;十忌指筷,持筷指人说话。

筷子在餐桌外的用途:

中医治疗:筷子可以撬开病人的口腔,方便灌药。鱼骨卡在喉咙,可以靠筷子将鱼骨取出。筷子蘸点药水,就能上药。筷子还是计量工具,伤口或药丸大小都可用箸描述。这在刘完素《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俞震 《古今医案按》卷十《外科》都有记载。

香薰文化:传统香事用的香箸有1000多年历史,用于夹炭。

武术“兵器”:据杂志《武林》记载,铁筷子是山西省祁县戴氏心意拳三种超短兵器之一。铁筷子叫峨嵋刺,和标准筷子差不多大小,每根筷子中间有圈,舞起来虎虎生风。

民俗口彩:方顶圆身的筷子寓意天圆地方、天长地久。婚俗中,筷子寓意早生贵子;情人之间送筷子表示永不分离;亲朋互送筷子视为体贴关心对方生活……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