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清朝的视觉文化策略

2016-12-05信息快讯网

【新阅读】清朝的视觉文化策略-信息快讯网

 

《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

 

马雅贞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9月版)

南诗瑾

作为极少数的满族何以能够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这是清史研究的核心课题。目前主流的研究学说有两种:一种是“汉化说”,认为满洲人接受并与汉人文化同化是清朝成功的基础;而另一种则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新清史”研究,认为满族主体性才是维系清帝国的关键。前者多强调清朝对明代官制与儒家思想的承袭;后者虽不否认汉文化的影响,但更关注于非中国传统官僚体制、清帝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治理方式等面向。前者主要以中国本土社会为范围,而后者更着重研究满洲统治集团如何维持对蒙古、西藏、汉人等多民族的支配。

然而,清史研究中的这个核心课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马雅贞在《刻画战勋——清朝帝国武功的文化建构》中指出,清廷采纳了汉人传统的王权思想,就足以让汉人长期接受满人的统治了吗?清帝以儒家思想作为汉化政策的核心,就能赢得儒家精英的长久支持吗?

作者认为,除了上述二者的原因之外,还有必要考察清朝的其他统治机制与过程。他借用葛兰西文化霸权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角度:除了采纳汉人的王权传统之外,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清廷对士大夫文化的积极收编。以康熙朝为例,宫廷开始大量实行当时盛行于文士间的艺文模式,将之转换为皇权和清宫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将董其昌的绘画风格收编成为清宫院体之一的正统画派;首创将上谕与奏折等加以编纂的官修史书方略等,其对明清文士文化的举措为其他征服王朝所未见。

作者以一个独特的研究点——处于画史与正史边缘地带的战争图绘为切入点,首次系统研究了以战争为题材的清宫画像,指出这些由官方主导,并以清帝国的皇帝事迹为中心的清宫大型纪实战争图像,正是清廷用来转换明代以来士人的宦迹图等视觉文化,而逐步代之文武双全的皇清文化霸权的重要建构过程。

作者耗费十年,遍访图录资料,勾勒了一幅从个人勋迹到帝国武功图像的历史轨迹,从皇清文化霸权的角度,重新思考满族得以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不同机制,可以说跳脱了“汉化说”和“新清史”的框架,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成果。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