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教育大臣又来上海听课了

2016-12-06信息快讯网

 

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兼妇女及平等事务部长贾斯蒂?格里宁(中)观摩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学生机器人社团成员制作机器人。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把上海教师派到英国的小学和中学,由中方老师和英国老师一起共事,提高英国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作为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重点项目,“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自2014年启动后一度引起广泛关注。继数学之后,未来中英在教育领域是否还有更多合作和交流的空间?

昨天,由英国教育国务大臣兼妇女及平等事务部长贾斯蒂·格里宁(JustineGreening) 领衔的英国教育部代表团一行到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实习考察。格里宁介绍,中英两国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成功合作,“在英国当地已经广为人知”。她希望,中英学校今后可以在艺术创作以及STEM课程 (注:四个首字母分别代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是一门交叉课程) 等领域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英式教育凸显个性化,给中方老师以启发

“WelcometoShanghai”(欢迎来上海)……热情的欢迎仪式,加上一段动感十足的热力操,昨天下午1点40分许,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师生们迎来了格里宁等一行7人组成的英国教育部代表团的访问。

听闻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就有老师参加“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并赴英国学校任教,格里宁饶有兴趣地提了一个问题:“和英国的老师一起教数学,在完成这个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你本人有什么收获吗?”

被提问的,正是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小学数学教师厉一文。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厉一文,曾于2014年两三月间被派往英国威尔士地区的一所学校开展为期4周的交流,她和一位英国老师合作,共同教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我注意到,英国老师上课时,给班级每个孩子布置的练习都不一样,因为每个孩子的水平和能力不同,这位老师不希望孩子因为做不出题目,丧失学习兴趣或自信心。”英国老师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给她启发良多。

据悉,“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由中英两国教育部共同商定,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师范大学、英国国家教学与领导力学院、英国卓越数学教学中心共同实施。在2014年和2015年度项目中,两批共139名英国教师和127名中国教师到对方国家参加交流。

在英国教书时,厉一文带去的是上海的数学教材和练习本。给英国孩子做题目时,她把课堂练习分为“基本”和“提高”两个等级,要求所有孩子独立完成“基本”等级,然后鼓励部分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挑战“提高”等级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也获得了学生积极的反馈。

课堂的活跃和注重思维拓展,引起英方关注

昨天到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访问时,格里宁一行除了观摩学校的社团活动外,还专门听了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她走进教室时,老师正在用中英文教学生认识“等可能事件”。“为一个超市设计一个获奖率为0.2的抽奖活动,请写下你们的设计方案。”这堂课快结束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道拓展作业。上海学校数学课堂的活跃以及对学生思维拓展能力的注重,再一次引起了英国代表团成员的关注。

早在2007年,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就和英国公学爱德华国王六世学校建立了中英友好学校关系。从2009年到2016年,两校已组织了8批学生互访交流,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累计有220人次学生赴英交流。2014年,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被列为市教委“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基地学校,先后派出2批、共3位教师参加了这一项目,同时也接待了英国项目学校的2位校长和5位教师的访问。

随着中英学校互访、交流机制的建立,双方的教育工作者都萌发了深度合作的愿望。昨天,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校长王涣文在座谈时提及,不少中方老师和学生注意到,英国的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演讲与辩论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领导力,我们今后在艺术文化等更多领域或可开启更多交流。”

格里宁介绍,在英国,有的学校已经提出并尝试把STEM课程升级为“STEAM”课程,新增的“A”即指艺术(Art),通过将艺术教育和工程技术教育相融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格里宁表示,继中英数学教育取得成功合作后,希望未来中英有机会在演讲与辩论,艺术与文化以及STEM教育领域,开启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