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价值日益显现

2016-12-07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哪怕是曾经倡导博雅教育或精英教育的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近年也纷纷传出高校缩减人文学科投入、优质生源逃离人文学科的消息。在昨天举行的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中英大学人文与智库对话”中,来自中英两国的学者热议,除了经济社会的“繁荣”是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是时候聚焦人文学科的“繁荣”了。

无论是中国还是英国,名牌大学历来都十分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但谈及人文学科的现实处境,学者们直陈,时而困惑,时而畏惧,时而又有期待。

英国大学联盟首席执行官妮古拉·丹德里奇介绍,在英国,人们如今迫切地希望人文学科能够解答一些关于人类行为的疑问。“因为在当今世界,很多危险和不安定因素都源于人类的行为。加深对人类决策过程、决策机制的研究,就是人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悉,自从2012年英国高校学费上涨后,很多年轻人开始出现“恐学”情绪———学生们更愿意进入工程科学领域学习,不太愿意深耕人文学科。与之相应,高校对人文学科的投入也在降低。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人文学科的发展势头要更好一些。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王中忱查阅中国社科基金年度报告后发现,2012年,社科基金的投入达到12亿元,较2011年增长50%;此后的2014年,总投入达15.7亿元,也比上一年增长17.2%。可见,当一批发达国家频频出现人文学科投入力度不足时,中国则是在大力扶持其发展。同时本土学者产出的论文数量也逐年攀高。但王中忱也直言:“人文学科的重要价值在这些论文中体现了多少? 这是当下中国人文学者必须洞察的问题。”

出席昨天论坛的多位学者指出,助推人文学科的发展,大学要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其中,建立跨文化的人文对话机制尤为重要。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说,大学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基地,加强大学之间的科技合作,不但能及时分享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更重要的能够在互动中激发创新潜力,推动创新发展。“科技与人文,如同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科学研究和科学合作都要关注人文,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介绍,该校将积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与世界顶尖大学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共同思考、回应全球面临的挑战。昨天,复旦大学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两校宣布将建立复旦伦敦政经全球公共政策学院。该学院将依托两校各自学科优势,在国际环境政策、国际发展、全球健康、国际金融、大数据和创新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打造公共政策领域全球领先的教学研究机构和高端智库。

按照英中贸易协会首席执行官史蒂芬·菲利普斯的看法,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人文学科的重要价值正日益凸显。事实上,15年前,英国就有创意经济产业,现在已发展成创意产业群。在英国,创意产业吸纳9%的人口就业。“发展创意产业需要文化积淀,从根本上来说,这要依靠大学的供给,提供优质的人文学教育,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