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抑制性神经元消退恐惧记忆

2016-12-16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唐闻佳 通讯员占悦)遭受创伤后产生的恐惧,宛如一枚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就会引爆。经过3年深入研究,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禹永春课题组发现,将胚胎脑内抑制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成年动物的杏仁核中,可以有效抑制恐惧记忆的“再生长”,这提示为消退恐惧记忆可以采用新的策略。该研究成果以《不成熟抑制神经元移植促进恐惧记忆的消除》为题,最近在线发表于《神经元》杂志。

遭遇沉重打击后产生的恐惧情绪可能在大脑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性记忆,一旦被外物刺激,可引发强烈精神性疾病,即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简称PTSD)。据统计,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其中5%-10%有严重心理创伤,可诊断为PTSD患者。

目前通常采用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来缓解创伤性精神疾病症状,但这两种疗法效果并不显著,停止治疗后负性恐惧记忆可能“卷土重来”。如何抑制恐惧记忆的唤醒成为脑科学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

复旦大学禹永春课题组对该问题的探究新思路来自对大脑兴奋、抑制向平衡过程及大脑可塑性的充分阐释。

大脑皮层有两类神经元,即兴奋性神经元与抑制性神经元,前者促进人脑的兴奋性,后者则抑制前者。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保证了大脑的正常活动。而大脑的神经核团———杏仁核是处理恐惧信息产生恐惧记忆的关键部位,受到强烈刺激后,杏仁核高度兴奋,破坏了兴奋—抑制的正常平衡,这是恐惧记忆产生的源头。如果增强抑制过程,是否有利于恐惧记忆的消退? 另一方面,随着发育,杏仁核的可塑性会逐渐消退,有实验证据表明,越是年轻的动物,大脑的可塑性越强,负性恐惧记忆越易消退。如果使成熟的杏仁核“年轻化”,是否也会加速恐惧记忆的消退?

禹永春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将胚胎时期中间基底神经节隆起(MGE)来源的抑制性神经元,移植到成年小鼠双侧杏仁核区域。研究人员通过声音结合足底电刺激的方法,使小鼠获得强烈的恐惧记忆。此后,实验人员又给小鼠开展恐惧消除训练,即仅给予小鼠声音而不施加足底刺激,以此抑制恐惧记忆。

研究结果发现,移植抑制性神经元后进行恐惧消除训练,可以持久地压抑恐惧记忆的自发性恢复和恐惧记忆重唤醒。研究团队还发现,只有移植年轻的、未完全成熟状态的抑制性神经元,才可以有效地促进负性恐惧记忆的消退。

禹永春团队进一步实验证实,抑制性神经前体细胞在杏仁核移植后两周就与宿主神经元形成了广泛的突触联系。“选择性地删除具有负面影响的恐惧记忆,有益大脑健康。”禹永春同时强调,该研究还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要真正应用于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