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脑科学研究新发现:控制脑内杏仁核可消除恐惧记忆

2016-12-12信息快讯网

恐惧记忆消散不掉怎么办?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禹永春课题组有新发现。实验表明,将胚胎脑内抑制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到成年动物的杏仁核中,可有效抑制恐惧记忆“再生长”。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神经元》杂志。

禹永春介绍,遭遇沉重打击后产生的恐惧情绪,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性记忆,一旦为外物刺激,会引发强烈精神性疾病(即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简称“PTSD”)。PTSD患者通常表现出强烈焦虑和抑郁,同时伴有慢性疼痛、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与药物滥用等症状。数据显示,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其中5%至10%有严重心理创伤,可诊断为PTSD患者。

负性恐惧记忆衍生为创伤性精神疾病时,一般通过心理干预、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不过,这两种疗法效果并不显著。一旦停止治疗,负性恐惧记忆有可能再次唤起,精神症状卷土重来。禹永春领衔的团队设计了实验新思路。大脑皮层有两类神经元,即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前者促进人脑的兴奋性,后者则抑制前者。兴奋、抑制平衡保证大脑的正常活动。大脑的神经核团——杏仁核,是处理恐惧信息产生恐惧记忆的关键部位。受到强烈刺激后,杏仁核高度兴奋,正常平衡被破坏,这也是恐惧记忆产生的源头。

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将胚胎时期中间基底神经节隆起的抑制性神经元,移植到成年小鼠双侧杏仁核区域。研究人员通过声音结合足底电刺激方法,使小鼠获得强烈恐惧记忆;随后,给予小鼠恐惧消除训练(仅给予小鼠声音而不施加足底刺激)以抑制恐惧记忆。研究结果表明,恐惧消除训练可持久地压抑恐惧记忆的自发性恢复,以及恐惧记忆重唤醒。团队还发现只有移植年轻的、未完全成熟状态的抑制性神经元,才能有效促进负性恐惧记忆的消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抑制性神经前体细胞在杏仁核移植后两周就与宿主神经元形成广泛的突触联系。移植的年轻神经元不但可调节杏仁核兴奋、抑制平衡,还增强了宿主神经环路的突触可塑性。研究人员还证实,移植的年轻神经元,可将成年杏仁核突触可塑性水平由成年状态转变为年轻状态,使得负性恐惧记忆不易被唤起。

目前,胚胎抑制性神经元移植后,小鼠产生恐惧的能力并未受到影响。禹永春表示:“选择性地删除具有负面影响的恐惧记忆,有益于大脑健康。不过,该研究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想要真正应用于临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味书屋】恐惧是所有不宽容的起因
真能太空移民了?天文学家发现“超级地球”
破解研究生和导师“不咬弦”的“魔咒”
地标记忆·圆明园路|文汇报夜班“混路道”
《中国时代》:美国人发现的中国隐史
18样最令上海人心动绝配 囡囡心中永远的记忆
从“发病管理”向“发现管理”转变
以深入学术研究和现实观照为群众提供释疑解惑的理论
【三味书屋】有情怀温度的研究
陕西凤翔发现古代遗址 秦始皇汉武帝都曾在此祭天
中国南海研究2016年度论坛举行
沪高中掀“课题研究热”教师“排名”遭遇大洗牌
承载上海人记忆的13家辣肉面馆
考研倒计时十多天 教你点考研招数
为什么睡前给孩子讲道理最有效?答案全在这里
青龙镇遗址考古 发现神秘地宫从一块残砖开始
浦东三林发现濒死弃婴 经救治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热闹背后,流行词研究不应成空白
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因我而激发,就是一种创造的快乐
移植抑制性神经元消退恐惧记忆
全面展示美俄日韩越菲印澳海洋战略 《美国·亚太地区国家海洋战略研究》丛书隆重发布
承载上海人记忆的13家辣肉面馆
重新发现自己 上汽名爵新款锐腾实拍体验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周末举行 5.2万人在沪考研
我国学者发现8500年前丝织品证据
我国学者发现8500年前丝织品证据
上海研究生报考人数激增 多数因本科就业压力大
听“繁花”,听的是上海记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