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坛名师 把名校办到郊区
“你看,以前这里还是个芦苇荡。”上师初级中学校长张正之昨天指着一片簇新的操场告诉记者,2010年初创时这里还相当破败,但只用了短短三四年时间,学校的办学声誉就获得了巨大提升。张正之,上海市特级校长,曾任市三女中、上师大附中校长,如今把办学足迹延伸到了闵行浦江地区。
在上海,像他这样倾心办好每一所学校,把优质教育向更广大地区辐射的名校长还有许多,亮出了一张张致力教改不停歇的“不老松”名片。
带出最敬业教师
张正之颇像“救火队长”。早些年,还在任职上师大附中校长时,龙华地区一所学校质量始终上不去,上级一声令下,他就冲过去托管,硬是把那所学校办得周边居民交口称赞;后来,松江九亭的教育资源紧缺,又是他带着团队火速赶到,一所新型的优质学校很快树立起来。
“这次是真的苦,首先是路远得不得了,我们几个副校长每天要‘开专车’,早晚都要捎上好几个老师。”张正之说。上师初级中学建校之初,每位老师都要当搬运工、除草工、保洁员,办公家具、学生桌椅都是老师们搬到位的,杂草丛生的场地也是老师们平整好的。但即使这样,第一年也只招到30多名学生。而现在每年招160人,报名的孩子就有二三千人。“校长也没有三头六臂,靠得还是优质的师资团队。我要求老师们向管理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毕竟学校处于偏远地区,我们不太可能招到‘最好’的老师,但在上师初中的办学氛围里,已经涌现出一大批最敬业的老师。”
先让学生爱校园
曾经的曹杨二中校长、晋元高级中学校长赵凤飞,10年前接手宝山区交华中学时,4个年级总共才212名学生,预备年级一个班仅19人。再看现在,每年报名的学生“轧破头”。问这位特级校长“点石成金”的秘诀,他却让记者去看早晨的校门口和中午的食堂。他说:“我喜欢看学生进校园,让孩子第一眼就能看到校长的殷切目光。当看到快迟到的同学奔跑过来,我会让他们放慢脚步别着急,这时千万不能骂他们,一大早挨训,一天的学习会有好心情吗?我还喜欢下午去操场看他们打球,去兴趣课堂看他们探究,让他们觉得校长关心的不仅仅是分数。其次,我十分注重食堂伙食,要求老师和同学排一样的队,吃一样的饭菜,老师就坐在学生中间,学生也可以跑去和老师边吃边聊。”
赵凤飞反复对老师们说一句话就是:只有让孩子们爱校园生活、爱自己的老师,他们才会真正爱学习。
名校郊区办分校
“什么红苹果,明明是烂苹果嘛。”去年3月,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园长毛美娟被派往红苹果幼儿园,这是这位特级园长到任后听到的第一句话。怎么办?“补短首先要补齐师资。”于是,她去“娘家”招兵买马,红苹果的老师也分批去东方园浸润式培训。这招立竿见影。
宝山区锦秋学校一度濒临关门,上大附中原校长、特级教师张雪霖接任后,学生近悦远来,他的招数是课程要有特色、教法要有特色。同样,胡忠芳离开金山区张堰小学校长岗位后,又立即在一所随迁子女学校“再上岗”,按公办学校的管理和教研标准,让农民工孩子同享上海的高质量基础教育。
就在这几年,原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在嘉定新城执掌华二初级中学,特级教师黄玉峰去淀山湖畔的五浦汇实验学校当校长,名园长郭宗莉转战崇明实验幼儿园……同时,中心城区的名校也纷纷前往郊区开分校。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的分校遍布浦东、嘉定、青浦,上海中学在临港新城开了东校,格致中学的校区扩展到奉贤,世界外国语中学和小学办起青浦世外学校。更可喜的是,这些“连锁”学校都有母体学校的名校长、名教师亲自掌舵。
“他们把一批优质学校办到了百姓家门口。”“他们始终怀有一种不灭的教育情怀。”这是人们对这些教坛“不老松”的最好褒奖。(新民晚报首席记者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