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路市场吆喝声宝山响起

2017-02-02信息快讯网

■报记者 祝越

大年初五,海鲜市场因过年而暂歇的商铺红火开张,送穷迎财,期望迎来开市大吉。铜川路水产市场里的吆喝声在宝山区重新响起。根据普陀区商务委的统计,原铜川路水产市场中95%的商户已经分流至江杨市场和江阳市场。昨天,铜川路市场搬迁三个月之后,记者探访从市中心转战来到新水产市场的商户们———运营有序,生意照常,他们正期待着“新年有鱼(余)”。

为搬迁准备了十年

正月初五凌晨,福建人林邦亮一改过去几十年放鞭炮迎财神的习俗。新的一年,他有新的愿景:新鱼市生意红红火火,全家人平平安安。

这是林邦亮在上海水产市场度过的第20个春节。他曾经在十六铺海蜇市场、铜川路水产市场经营多年,如今来到江杨市场,他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最好地段的商铺。

铜川路搬迁的消息十年前就已经在商户中传开,对于求稳的林邦亮来说,寻找备用商铺延续生意是头等大事。宝山区江杨市场和江阳市场这两个相邻的位于江杨南路88号的市场,几乎就是为铜川路市场关闭而建的。2008年,“大江杨”基本建成,林邦亮和一批“老铜川”海活鲜客户就租下商铺,花了大本钱做了装修,还建了鱼缸和暂养池。

“江杨市场C栋1号是十年前就看中的地方,无论对散客还是批发商来说,这里都挺容易找到。”与林邦亮同批的大部分商户都租下了C栋和D栋,整个市场接近饱和。

去年10月31日,铜川路水产市场正式关闭。关闭前几周,林邦亮电话通知了和他有十来年业务来往的老客户,由于准备充分,市场关闭的第二天,他的新店就立马投入运营。

十年的准备没有白费,老客户纷纷上门,这里空间变大了,也方便装卸,“第一天就迎来开门红,我的生意可以接着做了。”

新市场的新生意

“澳龙、红毛蟹、帝王蟹、斑节虾个个都好,水煮、葱花、酱爆都好吃嘞!”二十年如一日,林邦亮的生活节奏一直没有改变,每天早上7点到铺,深夜11点回家。酒店配送、农村酒席婚宴、个人散客都是他的目标,20年的积淀让他在市场中小有名气,只要市场中有的品种,他这里都能找到。春节期间是酒店最忙碌的时候,林邦亮的老客户依旧上门催货,也让他忙得团团转。

即使这样,他也有自己的担心,比起铜川路,这里少了地铁等出行方式,散客数量有所减少。“节前的销售量基本与往年持平,来选购海鲜礼包的顾客不少,澳龙、波士顿龙虾等高端海鲜也卖得不错。但节后散客明显比往年少了。”

新市场对于林邦亮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地方。市场规模变大了,做同类海产品的竞争者太多,比起铜川路市场,江杨市场的价格略低,“对于客户来说,这倒是个好消息,原有的选择不变,价格实惠不少”。

“附近的江阳市场停车更方便,但是在内部规划上没有较多的考虑,进去有点像个大迷宫。”林邦亮觉得,十年中,有不少市场都在竞争铜川市场客户,江杨市场的优势在于准备充分,冷库等配套设施也比较齐全;另外,江杨市场有1300个商铺,加上江阳市场的1700个商铺,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

市场交通有待完善

对于供应商黄平头来说,新市场的交通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外环线大型车辆过于集中,他从海南运来的5700斤青石斑鱼又迟到了。

下午3点,运输车终于来了,工人们放水捞鱼。鱼网进篮子的那一刻,黄平头终于心定,青石斑的成活量没有影响,每条鱼都保留了原有的色泽,网子一抖鱼儿都活蹦乱跳。

从铜川路市场到江杨市场,黄平头觉得最大变化是交通———由于活鲜交易的时间集中,活鲜又对时间要求较高,特别是活虾等水产品附加值高却容易死亡,交通拥堵成另一个很大的考验,“由于运输时间的问题,我的销售价格跌了近10%”。

找黄平头进货的是姜老板,也在铜川路经营了20年,光老客户就有100多家,此次趁搬迁之际也扩大了商铺规模。“新店比原来大两三倍———原来只有100多平方米,现在400多平方米。不过,租金和铜川路差不多,每月十来万。”姜老板同样看好江杨北路市场,但交通顽疾有待解决,“这里集装箱太多了”。

对于商户反映的交通不畅问题,江杨水产市场办公室负责人丁波表示,铜川路水产市场商户集中搬进来之后,每天会增加不少车辆,市场方面将加强市场管理和疏导,“区镇两级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还在协商这个问题,由于市场进出主要是靠泰和路和江杨北路,车辆高峰叠加对市场交通确有影响。市场和政府职能部门正在紧密合作争取补上交通‘短板’”。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