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成长将成导师考核要素

2017-02-05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首席记者樊丽萍) 到2020年,我国的研究生培养规模结构将更加合理: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前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期间,高校将改革研究生导师评聘评价机制,改变单一科研导向,将研究生成长成才作为导师考核要素。《规划》 要求,将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继续把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发展主线。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的结构适应性、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切实将学位授予单位的发展重点引导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上来。

《规划》 要求,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今后,将支持学位授予单位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自主设置二级学科,以前沿问题或重大科学、重大工程问题为导向自主设置新兴、交叉学科。将探索开展由少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依据国家核定的中长期办学规模、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自主确定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工作。

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十三五”期间,除了适度扩大规模,《规划》 要求,适度提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以弹性学制打通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适度增加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发展地区,以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培养规模。

未来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将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根据 《规划》,将鼓励和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发展以专业学位为主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探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办法,拓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继续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

以“双一流”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是此次 《规划》 的又一看点所在。未来,将推动高水平大学开展各具特色的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与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要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要结合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说,“‘双一流’建设将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开拓思路,提供参考示范,加速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带动研究生教育整体发展。”

《规划》 还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健全研究生导师工作规范,进一步强化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研究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