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也可“私人订制”——北京朝阳医院首开精准用药门诊
(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小孩频繁眨眼睛、抽鼻子,家长以为是多动症,辗转多家医院甚至赴美国求医,花费数十万元仍不见好转,可谁能想到真正的病灶竟是食物过敏,调整饮食习惯后孩子很快痊愈。北京朝阳医院这起接诊的背后,是不合理用药问题。
世卫组织统计表明,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目前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入院,其中死亡人数达19.2万。2014年,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在市属22家医院设立了用药咨询中心,取得良好效果。随着患者合理用药意识进一步增强,2015年6月,全国首个由药学人员筹建的精准用药门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正式开诊。一年半以来,药师从幕后走到台前,与医护人员一起为患者“私人订制”个性化用药方案。
个性化方案实现“一人一药”
朝阳医院内,精准用药门诊的“慢”出了名。每周一、周四上午4小时的门诊时间最多接待20人,由3位药师服务1位病人。
“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病史复杂,用药种类也很繁杂,仅医患交流就需花费较长时间。”创建该门诊的朝阳医院总药剂师、药事部主任刘丽宏说。
一位长期高血压患者因头晕前来复诊,此前他已连续服用同一种降压药数年,药师嘱咐他记录了一周血压数值后,发现目前状况与当年医生开药时大相径庭,调整药物后很快痊愈;
一位常年服用降血脂药物的老人因药效不佳前来就诊,换了多种他汀药物后血脂仍不达标,药师通过检测发现老人对他汀药物的“迟钝”是由其基因型决定的,根据检测结果改变用药方案后,老人的血脂指标很快恢复正常;
一些患者服用降脂药物后,容易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指标升高,可能引发肌肉疼痛、发热、甚至肾衰竭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在常规治疗和药物风险之间应如何权衡?
面对这些迫切的问题,刘丽宏表示:“多年来,医生和病人都习惯根据说明书用药,而忽略了患者个体差异。精准用药作为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呼吁多年,但近几年才受到重视。”
刘丽宏向记者详细介绍了门诊流程:患者通过114、医院App、朝阳医院药事部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在“药事部”预约挂号;首诊时,药师会详细询问疾病史、用药史、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并给出用药方案;调整后1至2周,通过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进一步复诊。在用药咨询基础上,精准用药门诊致力于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管理,解决药物剂量、疗效不佳、药物相互作用等用药问题,通过综合考量患者基因型、身体状况与疾病进展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最合理有效的个性化用药方案,真正做到“一人一药”、“同病不同治”。
精准用药门诊采取团队出诊方式,门诊挂号收取医事服务费100元。6位药师分成3组,每组由一名基因组学研究人员和一名临床药师组成,在刘丽宏带领下出诊。“与一般患者得到一份天书般的病历不同,病人每次来我们这里都能得到厚厚一沓资料。除了病历,还有打印出来的详细用药说明和相关药物宣教单。如何服用、相关注意事项、出现副作用如何处理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都有解答。”刘丽宏说。
据介绍,前来就诊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集中在三高、心脏支架术后治疗等,同时涉及房颤、肿瘤、焦虑抑郁症等,以疾病复杂、多药联合、排斥用药为特点。截至目前,精准用药门诊已接待就诊患者600余人次,人均降低药费367元/月,成功干预率为93%。
药师提前介入,对处方“前置审核”
刘丽宏告诉记者,老百姓习惯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比如一位高脂血症病人感到骨头疼,同时小腿肿胀,他要分别去心内科、骨科和血管外科看病,各科医生针对病症各自开药,形成“处方瀑布”,但下肢水肿和肌肉酸痛很可能是由降压药引起的,只要专业药师针对病患整合用药方案就能缓解。“在当前国内医疗环境下,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全科医生的作用。”刘丽宏如此总结。
目前,她正忙着将一年多来的数百案例汇总整理。未来,精准用药门诊内部也有望实现专科细分,更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服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冯国安表示,北京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率先在国内推行为患者药学服务的模式,药事管理、药物治疗管理服务、药费控制、科研方面都在国内率先创造了可复制模式。
据介绍,2012年以来,5家市属公立医院在实行“医药分开”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探索出破解药师转型的有益经验,从比卖药到比指导用药,药师的积极性也有了显著提高。
刘丽宏表示,朝阳医院已推出处方点评等“医药分开”配套改革举措,医生开的药不合理了,药师可以“打回重审”;药师在处方点评时一旦确认不合理用药,医院将对违规医生进行处罚。“目前,朝阳医院已实现全处方点评,下一步还将进行药师对处方的‘前置审核’,变事后点评为事前干预。处方在投入使用前需要医师和药师共同确认,将大大提高处方质量,有效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据悉,朝阳医院已在呼吸科试点药师对处方的“前置审核”,预计今年3月就将在全院铺开。
(本报北京2月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