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减负成校外增负 沪上培训机构年初四就开班

2017-02-13信息快讯网

校内减负成校外增负 沪上培训机构年初四就开班-信息快讯网

“给中小学生减负”年年讲、年年做,而始料未及的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校内减下来的内容和时间,并没有让孩子们轻松下来,反而催生了社会培训市场从兴盛走向火爆,甚至不分季节、年中无休。其中,拼音班的热门程度跻身前三,许多机构全年招生,满额即开。为什么拼音班会吸引这么多的幼儿园孩子和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什么公办幼儿园不得教学和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的良好初衷却落了空?请听东广记者周导、俞倩、胡旻珏发来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培训班》系列报道之一:拼音班折射的集体焦虑。

这几天,虽然中小学和幼儿园还在寒假中,但上海的培训机构已是一派忙碌,最早的在年初四就已开班。

记者探访了一家主打拼音教学的培训机构,它在全市各区都有教学点,其中徐家汇路教学点负责招生的沃先生说,他们这里所有的班都已满额,要报名就得排队。

[固定的是两千元的学费,专门的小班制的教学,这个需要等班的。拼音高峰期的话,一般是春节过后。因为我们的拼音学习是三个月到四个月之间,基本上暑假之前的话,小朋友可以完全可以掌握。]

学习拼音是语文教学的起步,过去多少年都是进入小学后,从声母韵母认起,然后会读会写。2011年起,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所有公办幼儿园不得有包括拼音等学科化教学内容,否则园长撤职,上海随即明确小学要零起点教学。可与此同时,二期“课改”后,又颠覆了过去传统的拼音集中教学法,改为“随文学字”,在认字的同时兼学拼音。

效果如何?记者在这个教学点遇到一位家长乐小姐,她的大女儿小学三年级,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正在这里学拼音。她以自己孩子的经历告诉记者,在幼儿园阶段不学拼音是很麻烦的。

[幼儿园不教的话,会到小学衔接不上的,非常费力的。到小学拼音不怎么教的,老师都是一带而过的。学了以后,上小学比较轻而易举、更能消化。]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记者第一次听到家长们对如今拼音教学方式的不解和质疑。早在四年前,本台就曾经报道过,多位小学校长和老师提出,以前把拼音单独拿出来教,学生学会了就能查字典,然后通过拼音来认字;现在不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而是边认字边学拼音,不仅学生学得很累、老师教得也不容易,而且学生不会查字典,最后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认字,这不仅违背了孩子认知的规律,更没有让孩子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

就在那个报道播出后,当时市教委负责编写语文教材的几位专家回应:把集中学习改为“随文学字”,是要让学生能多识字、多阅读,让他们快速掌握更多的汉字,扩大阅读面。初衷很美好,现实却残酷。一所知名公办小学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曾在自己的班上做过统计,三四年前班上大约有三成多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学过拼音,近两年这个比例增加到了九成。

[提前学过的孩子,很明显阅读速度上要比其他孩子快。在平时小练习当中,成绩要比没学过的好。那些没学过的家长会很焦虑,会补着再去学。所以那些拼音班是永远畅销的,一年四季。]

记者几年前还釆访过一位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她这次对记者说,拼音教法改变后,我们没有看到传统教法与改革后的数据比对,看不见成效,反而是校外拼音班越办越火。教改的美好愿望是让幼儿园孩子没有焦虑,可现在从大班,延伸到中班、小班,由拼音班引起的焦虑还扩大到其他学科,数学除了口算,再学奥数。英语除了口语,再学语法、口译,科学、体育、艺术不止步于兴趣爱好,更要有门特长,演讲技能、主持人班也应运而生,因为万一选个班干部口才要好。这场集体焦虑,愈演愈烈。

孙小姐的儿子虽然才读幼儿园中班,但做母亲的已经开始焦虑了。在她看来,每一类培训班都有读的必要,因为每个教育阶段,都有不同的痛点,都是家长们焦虑的地方。

[这几年大家都在拼命往民办挤,因为民办提前录取,就相当于选拔好的孩子。那幼升小就是考思维训练,小升初就是奥数和英语,到了考高中,提前录取的四大要看证书,这些学校都不教的。你问我为什么焦虑?因为这些都逼着我不能不焦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