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不动摇

2017-02-24信息快讯网

核心观点

在新的一年里,上海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补齐农业农村发展这块“短板”,实现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发展一体化。两年前,市委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开展了重点课题调研。2015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2016年,市政府制定了城乡发展一体化“十三五”规划,并将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列入市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范畴。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综合帮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开展专题审议和专项监督。各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体目标抓落实、抓推进、抓突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新型城镇化建设促城乡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局良好。各区已完成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并启动实施,初步完成了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15个新市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开展新一轮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工作,嘉定、松江等区集中居住项目已经实质性启动。2016年城镇旧区改造8.9万平方米,完成22个“城中村”动迁安置房基地动迁工作。加快郊区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100项,腾地3万亩,减少能耗50万吨标准煤。

都市现代农业建设有序推进。推进整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划定8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发展家庭农场4243户,农机综合机械率达87%。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三品一标”认证率达7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产、加、销、服一体化的产业链。科技兴农以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全市已有1068个村完成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规范和引导农户委托村集体流转土地,农村土地流转率达75%,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有1621个村完成改制,占总村数的96.7%,23个镇级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改制。在闵行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完善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快郊区轨道交通和道路建设,27座轨道交通车站已经开工,39条区区对接道路正在按期推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50万户农户村庄改造项目。加强农村综合环境治理,完成155公里河道整治,3048公里河道疏浚,3.3万户生活污水处理,整治关闭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积极推进化肥和农药使用减量。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启动实施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5项标准,推进教师队伍优化配置、建设标准化多媒体教室、统一生均公用经费等。制定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文件,定向培养乡村医生,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水平。改造养老机构300家,增加养老床位7069张,提高郊区养老服务能力。统一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医保制度并轨和居保制度省级统一。

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补齐发展“短板”

本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任重道远。一是农业生产竞争力不强,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二是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特别是农村中小河道黑臭整治刻不容缓;三是农村医疗、卫生、教育、文体以及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还相对较低,专业人才待遇低、留不住;四是郊区道路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仍未满足需求,部分镇村道路投入和管养不到位;五是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合理需求尚未得到解决,基层呼声较高。

在新的一年里,上海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补齐农业农村发展这块“短板”,实现由“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要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三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要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要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六要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七要形成共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合力。

到2020年,本市要率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具体体现。只有立足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扎实的基础。

文/孙雷 (作者为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主任委员)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