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社会治理上凝聚发展力量——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三)

2017-03-09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沈竹士 薄小波顾一琼 钱蓓 祝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连日来,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纷纷表示,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和期望,努力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政府转变,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共治。

激发社会共治的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指出,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市民政局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系列文件,在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努力开拓进取。一是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二是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三是提升群众满意度;四是提升城市公益文化。

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说,长宁区委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特别是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政治任务,要始终认真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红线贯穿社会治理创新的全方位、全过程,持续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联合接待群众、“三建融合”、社区民警参与居民区治理等机制,健全新的区街工作秩序和运行机制。

除了居民自治,还要激发各方面参与共治的活力。长宁区仙霞街道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说,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居委会的主体作用,发挥业委会的主导作用,形成社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队、党员和群众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要深化楼组党建,创建美丽楼道。发动在册、在职党员以认领项目的方式服务群众,参与社区治理。

长宁区新华街道陈家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裔黎表示,将持续引导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参与,共商共决共管社区事务,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补好城市治理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城市治理提出要求,要加快补好短板,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

要补好短板,就要凝聚共识,使居民群众以及各方力量形成统一思想。而要赢得人心,就必须做好每一个细节。

嘉定区委书记马春雷表示,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相结合,是嘉定区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2017年,嘉定区将把补短板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盯影响协调发展的难点、容易引发风险隐患的薄弱点、群众感受最强烈的痛点,全力以赴推进“五违四必”整治、中小河道整治、类住宅整治、交通违法行为整治、食品安全管理、垃圾综合治理、城乡统筹等七项补短板工作,着力形成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的社会秩序,不断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感受度和满意率。

黄浦区委书记汤志平说,黄浦区城区管理和社会治理领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短板。我们将认真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长远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用力、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交通综合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和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领域的补短板工作,夯实城区安全有序运行的基础。把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千方百计提高住房成套率水平的同时,因地制宜建设更多“小、灵、活”的嵌入式生活服务设施。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说,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松江区今后的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要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明确指引,在“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最后阶段决战决胜,一鼓作气啃掉九亭、泗泾、洞泾、新桥地区的顽症地块。

树立居民自治的家风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团审议时指出,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

奉贤区杨王村党委书记孙跃明是全国人大代表,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和他谈起了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问题。杨王村党委副书记金玉坤说,“以家训带家风,以家风树村风”,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群众自治经验。

2006年杨王村两委发动村民书写家训,并统一制作家训牌放在村民家中醒目位置。2013年第二轮家训征集后,村党委又把完善后的家训连同“星级户”“党员之家”标识一起挂在各家门口,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说,总书记重要讲话令人深受鼓舞。我们将继续推动好家风、好家训建设,见贤思齐,把奉贤区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党风凝聚起来,变成全面建设小康奉贤的动力。

同样的,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注重提高社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村民发挥自治主体作用。村里将社区建设管理的要求编入村规民约,保护环境、移风易俗、文化建设等内容都成了村规民约的细则。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之三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总书记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破解超大城市管理这道世界级难题开出良方。

创新社会治理要强化依法治理。在法治的引领下推进改革,在法治的框架内规范改革,已成为改革的根本要求。无论是《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还是“史上最严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都不仅是治理的制度保障,也是发展的价值根基。对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努力形成城市综合管理法治化新格局。

创新社会治理要强化智能化管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为“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使“智慧治理”得以进一步深化。未来,技术创新成果更快更多地应用于社会治理,将有助于我们疏通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堵点,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创新社会治理要加快补好短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实践证明,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关键是要让群众参与,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现场:北京市长对话市民共商雾霾治理
记录法国思想家孔多塞一生的作品《一个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推出
重拳治理+疏堵结合,实现监管全覆盖
【社会观察】上海广场舞大妈就这样上了春晚
【社会观察】一脚踏进广场舞的“大江湖”
【社会观察】迟来几十年的青春
中共中央批准:尹弘同志任上海市委副书记
与总书记"撞肩致意",这所小学如何"玩"冰雪运动
与总书记共商国是代表们都说了些啥
在深化自贸区改革上锐意创新——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
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勇于突破——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二)
致还在沉睡的学生们:你不被社会淘汰,天理难容!
卫计委主任李斌:鼓励“二孩”的社会政策会更加完善
潘鲁生委员:在“过日子”中传承传统文化
孙宪忠:民法典编纂是我国法制建设基础工程
总书记惦记的“家庭医生”,你想不想要?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现受两个变量影响 治理需要较长时间
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上贡献智慧——上海各界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四)
习总书记“下团组”漫评④:拿出“绣花”功夫做好精准脱贫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样本”
假如见到总书记,我想对他说……
习总书记“下团组”漫评⑥:汇聚起科技兴军的强大力量
做好优化基层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不留“死角” 虹口提篮桥地区2000平方米屋顶违法建筑今天被拆除
从一个村庄出发理解中国社会转型 人类学家阎云翔经典作品全新出版
上海市委举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大会,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重点抓好这四方面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