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孩子成为稀有动物
原标题:别让孩子成为稀有动物
早期教育并不是逼着婴幼儿背唐诗、数数字!而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看到这个题目,你可能会心生疑惑:谁家的父母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神童?普通孩子?还需要培养吗?回答是当然。请问,到了五六岁还要父母帮助整理书包、系鞋带,甚至还要喂饭的“小公主”、“小皇帝”们,具备普通孩子的基本素质吗?人们都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聪明漂亮的很多,可是有礼貌、能自理、孝顺父母、能容让别的小朋友的孩子却成了稀有“动物”。
首先要让孩子做个“普通孩子”
我们院儿里有一个六岁的女孩子,聪明又漂亮,有天她在楼下玩。我发现这个女孩的鞋带松开了,怕她被绊倒,就提醒她:“快把鞋带系好。”她却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说:“我不会系鞋带。”我一时语塞,只好弯下腰,帮她把鞋带系好。
其实,这种事不怪孩子,要怪家长。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溺爱、娇惯孩子是非常自然,可以理解的。哪个父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宝贝生活得更舒服一点呢?可是不要忘了,你不能陪孩子一辈子。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就会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父母们就等于剥夺了孩子学习独立的能力,将一个本应聪明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迟钝、呆傻的孩子,将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懒惰消极的孩子。
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不,我说的是事实。我来跟你分享我的体会。有很多朋友问我,你让自己儿子一出生就上了早教班,不就是想培养他成神童吗?我说,恰恰相反,我认为早期教育的核心不是超前教育、拔苗助长,而是教育父母如何在婴儿的敏感期或者说“机会之窗”出现时,更好地发展婴幼儿相应的能力,让他能够变成一个有能力的人。儿子1岁时出去玩,在院子里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吃小馒头,他自己捏着吃,别的比他还大的小朋友却等着爷爷奶奶喂到嘴里;儿子现在1岁4个月,早晨我经常领着他的小手走到附近的早餐店买早点,而别的2岁多小朋友总是赖在妈妈身上让妈妈抱着,即使妈妈已经抱了他一两个小时,腰酸背痛了;儿子从1岁开始,晚上到了睡觉的时间就自己躺在床上睡了,可还有很多小朋友要爸爸妈妈抱着颠着哄很久才睡,更有少数小朋友一到半夜就醒,要爸爸妈妈陪着玩;儿子现在喜欢自己拿勺子吃饭,喜欢把自己的东西给父母吃,虽然他经常把饭菜撒得到处是,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喜欢自己的儿子首先做一个普通的能照顾自己的人。
一般来说,婴幼儿的好奇心使他喜欢自己做事,这是一种本能,也是父母发展他们这种能力的敏感期。他们从1~2岁时就会抢着要自己吃饭,可常常是饭菜撒了满桌,就是放不进自己嘴里。类似的情况还有,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拾玩具等;由于宝宝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他们的一些举动,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所以家长就喜欢自己包办,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
可是孩子的敏感期一旦过去他就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了,真的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小皇帝”了。
我的体会是,培养孩子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吃奶的时候,练习自己抱着奶瓶;要某一个玩具的时候,不要递到他手中,而是放在他可以够得到的地方,让他自己走过去或爬过去拿;喂饭的时候,大人和孩子各拿一个小勺子,让孩子有练习自己吃饭的机会,“喂妈妈一口,宝宝自己吃一口”,帮他穿衣服的时候,让他主动伸手配合,不光靠大人往身上套;喝完水,让他自己把杯子放回到盘子里去;吃完饭,帮助把自己的小碗、小盘送进厨房,一次拿不了,跑两趟或三趟都可以。瞧,这些就是早期教育的内容,早期教育并不是逼着婴幼儿背唐诗、数数字!而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有一点是妈妈们特别要注意的: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创造一个游戏的环境,鼓励、吸引孩子跟你一起“玩”做事的游戏,千万不要逼迫孩子或者讲一些孩子根本听不懂的“大道理”,以免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另外一点就是要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怕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