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奥巴马列入书单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地下铁道》将推出中文版

2017-03-13信息快讯网

曾被奥巴马列入书单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地下铁道》将推出中文版-信息快讯网

 

《地下铁道》

 

[美]科尔森•怀特黑德 著

 

康慨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3月即将出版

讯(记者 顾军)人生终需一次妄想,带领我们去那从未到过的地方:一个美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一个少女勇气的传奇故事。这本书构思长达16年,去年出版后入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书目,被奥巴马列入夏季书单,11月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今年3月,这本书即将推出中文版,是继2016年12月出版的荷兰版之后,全球的第二个其他国家的语言译本。这本书就是由北京世纪文景策划、上海人民出版社在3月底即将推出的小说《地下铁道》。

 

曾被奥巴马列入书单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地下铁道》将推出中文版-信息快讯网

奥普拉这样评说:“当我读到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我意识到,我拥有了一本永远不会离我而去的书。”

内容简介

少女科拉无家可归,受到欺辱和强暴,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又一次残忍的鞭打,让她下定决心,逃出人间地狱,穿过沼泽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铁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这是怎样的旅程啊,沿路她看到社会的邪恶,法律的不公,暴力无处不在,善良的光却是那么脆弱。好心人一个个倒下,但那身高两米、冷酷无情的猎奴者仍紧追不舍。

这是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满启迪的旅程,在无望的逆境中寻找生机,在黑暗的地下寻找光明。

作者简介

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1969- ),生于纽约,童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作家。毕业于哈佛大学。

他写过六部小说,两部非虚构作品。1999年发表处女作《直觉主义者》(The Intuitionist)即引起广泛关注,进入笔会/海明威奖的决选名单;第二部长篇小说《约翰•亨利日》(John Henry Days)进入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专文盛赞——“挥洒自如的天才作家”;2003年的散文集《纽约巨像》(The Colossus of New York),被誉为“9•11”后极好的纽约故事。怀特黑德创作题材广泛,风格各异,被《哈佛杂志》称为“文学变色龙”,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各方评价

我熬夜读这本书,心快跳到嗓子眼,几乎不敢翻下一页。……读它吧,给你熟悉的人也买一本,因为当你读完让人心跳停止的最后一页,你一定想要与他人分享……我不得不停下来,细细体味我读到的东西,让愤怒和眼泪得到疏泄,而后再回到故事当中去。这才是伟大的文学作品所能实现的。它只是创造出空间,让那些思想和感受自由发生。

——奥普拉·温弗瑞

这是我新近读过的一本小说,它让我们忆起发生在几代人之间的奴隶买卖之痛,不仅在于将之公之于众,还在于它改变着我们的思想和心灵。

——奥巴马

有关逃亡、奉献、拯救的绝妙故事。

——斯蒂芬·金

怀特黑德的作品实现了写作的应尽之务,它刷新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

——约翰•厄普代克

链接

新书试读

醒来以后,她决定靠两只脚走完剩下的路程——她的双臂已经失去知觉。一瘸一拐,在枕木上磕磕绊绊。科拉一路上用手扶着隧道的岩壁,一条条凸起,一道道凹陷。她的手指在谷地、河流和山峰上舞蹈,仿佛那是一个新国家的轮廓,孕育在旧国家的体内。跑起来以后,你们往外看,就能看到美国的真面貌。她看不到,但是感觉到了,她在穿越美国的心脏。她害怕自己在睡梦中掉转了方向。她这是在一路向前,还是在往回走,回到她来的地方?她相信奴隶本能的选择引导着她——任何地方,任何地方,但绝不是你逃出的地方。她已经凭着这种本能走了这么远。她要么抵达终点,要么在铁轨上长眠。

她又睡了两次,梦到她和罗亚尔待在她的木屋。她给他讲自己旧日的生活,他抱住她,后来又把她转过来,好让两个人面对面。他把她的裙子拉到脑袋上方,自己也除去裤子和衬衫。科拉吻他,双手抚过他全身上下。他分开她大腿时,她已经是湿的了,于是他徐徐滑入她的体内,叫着她的名字,从来没有人这样叫过她,将来也不会有人这样叫,叫得温柔,叫得甜蜜。她每次醒来,眼前都是地道里的空虛,她每次都要为他哭一场,哭完起身,继续前进。

隧道也有嘴巴,一开始像黑幕上的一个针眼。她奋力前行,针眼变做了光环,接着就是洞口了,隐藏在灌木和葡萄树下。她推开刺藤,走到外面。

天是暖的。仍然是吝啬的冬日阳光,可是比印第安纳温暖,太阳几乎就在头顶。穿过窄缝,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座森林,到处是矮松和冷杉。她不知道密歇根、伊利诺伊或加拿大的样子。也许她已经不在美国,也许她已经走到了国境之外。她碰见一条小溪,便跪下来饮水。溪水清澈凛冽。她洗去脸上、胳膊上的煤灰和尘垢。“来自山区。”她说,这是从文章里看来的,出自一本积灰蒙尘的历书,“融雪水。”饥饿让她脑袋发飘。太阳指给她北行的方向。

天擦黑时,她走到了一条小路,它毫不起眼,只是车辙反复碾压而成的凹槽。她在石头上坐了一会儿,忽然听到马车的声响。一共三辆,塞得满满的,像是跑长途的样子,满载着齿轮,车身两侧也绑了货物。它们在向西行进。

第一个车倌是个高个头的白人,头戴草帽,留着花白的连鬓胡子,像石墙一样冷漠。他妻子挨着他,坐在车夫的坐席上,一张粉脸和脖子支愣在方格花呢毯子外面。他们对她无动于衷,扬长而去。科拉同样不为他们的样貌动心。赶第二辆马车的是个年轻人,红头发,爱尔兰人的长相。一双蓝眼睛注意到了科拉。他停了车。

“你是路上的一景。”他说。尖声尖气地,像鸟鸣。“你需要些什么吗?”

科拉摇摇头。

“我说的是,你需要什么吗?”

科拉又一次摇摇头,因为寒冷而搓着自己的胳膊。

第三辆马车由一位上了年纪的黑人驾驭。他身材矮壮,头发花白,穿一件厚重的农场工人的外套,可以看出它也参加过劳动。瞧他的眼睛,科拉认定他有副好心肠。面善,但不知道在哪儿见过。他的烟斗冒着烟,闻起来像土豆,科拉的肚子立刻咕噜噜地叫开了。

“你饿了?”老人问。他是南方人,能听出来。

“我非常饿。”科拉说。

“上来吧,吃点儿东西。”他说。

科拉爬上车夫的坐席。他打开篮子。她撕了些面包,大口大口地吞下肚子。

“多得是。”他说。他颈子上有个马蹄铁的印子,科拉的目光稍一停留,他便拉起衣领,把它挡住了。“我们赶上去好不好?”

“好。”她说。

他冲马儿吆喝了一嗓子,马车在小路上跑起来了。

“你去哪儿?”科拉问。

“圣路易斯。从那儿去加利福尼亚。我们几个,还有些人要在密苏里会合。”看到科拉没什么反应,他问道,“你是南方来的?”

“我是佐治亚的。我跑出来了。”她说她名叫科拉。她展开脚边的毯子,裹到身上。

“我叫奥利。”他说。在前方拐弯的地方,另外两辆马车出现在视野当中。

毯子硬邦邦的,扎着她的下巴,可她不在乎。她很想知道他是从哪儿逃出来的,过去有多苦,走了多远的路,才把它留在身后。

杨澜费翔不为人知的地下情内幕 费翔竟是同志
12个国家最好看的女警察比拼 中国女神亮眼
现在美国乱哄哄,这些国家却在忙着招揽中国学生
中国古诗词撩动哈佛教授,她要搞一场美国版诗词大会
美国自由女神“欢迎难民”
“四大支柱”撑起张江国家科学中心
教育部: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义务教育
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今日正式揭牌
美国取消6月SAT国际考场 10月仍能在境外考试
美国大学理事会回应SAT减考:成绩不应由参加频率决定
悦读 | 奥巴马写给女儿的信,这17句建议实用又优美
《中国演艺赛事数据报告》1~2月版发布 填补演艺赛事数据市场空白
上海2000余家餐厅试点“明厨亮灶”:切换直播后厨区域
樊芸代表: 让“国家账本”更公开更透明
直播回放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谈质量提升
7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公共地下空间尽快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
盘点中国国家公园 丝毫不输黄石和班夫
2017年考研国家线今公布!
美联储又加息 中国人如何防止钞票被美国“割韭菜”?
奥巴马夫妇获巨额稿酬,创总统回忆录稿酬新高
特朗普公布“美国优先”预算案
习近平会见美国国务卿: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瑞士给全民发工资 盘点全球十个高福利国家
小姑娘你火了!我可能看到了美国未来的女总统!
美国高考SAT取消6月份海外考试 打乱考生阵脚
亲历地下卵子交易面试 颜值学历均是议价筹码
城市的地下艺术 盘点世界各地高颜值地铁站
小说《地下铁道》将“双奖”收入囊中,中文版已引进出版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