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蒂勒森外交风格看亚洲行

2017-03-19信息快讯网

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从15日起对日本、韩国、中国进行穿梭访问,这是其任职以来,首次以特朗普政府最高外交官员的身份访问亚洲。从时间上看,蒂勒森的亚洲首秀比美国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慢了半拍。从关注度上来讲,似乎也不及特朗普近期与亚洲领导人的互动引人注目。许多分析认为,蒂勒森此行形式大于实际。依笔者看来,蒂勒森此次亚洲之行还是有不少看点和门道的。

自今年1月在国会听证会上对美国外交政策进行阐述后,蒂勒森就很少抛头露面。在此次访问前,新任国务卿的外事出访活动只有两次,一是去德国参加G20外长会议和慕尼黑安全论坛,但他谨言慎行、风头完全不及彭斯和马蒂斯。二是出访墨西哥,但同样少言寡语,毫无亮点。作为埃克森石油帝国的前掌门人,蒂勒森行事如此低调激发了外界更大的好奇。

蒂勒森与他的两位前任有什么不同吗?希拉里的个人风格无疑极为强势,办事雷厉风行,在外交上侧重意识形态,绰号“外交战斗机”;克里则出身外交世家,办事风格务实理性,给人印象老成持重,处理外交事务偏重国家利益。而蒂勒森的个人特质、外交风格尚难捉摸,外界对他尚缺乏了解。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的同事认为他“善于打交道,有内涵”;政敌攻击他“毫无外交经验”;商业伙伴评价他“气场强大,有战略眼光”;也有人认为他是“典型的得州人,诚恳随和、慷慨豪放”。中方与蒂勒森接触不多,王毅外长在G20外长峰会上与他有过会面,称他是“善于倾听,可以深度沟通的人”。不管怎么,中国还需要近距离观察这位美国外交的新任掌舵人,他此次亚洲行无疑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种种迹象来看,蒂勒森与特朗普的关系并不亲近。特朗普青睐的国务卿人选原本也不是他,而他提名的副国务卿人选也被特朗普否决。在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决策机制中,目前国务院相对于总统、白宫的小圈子(顾问)、国防部、情报机构的地位,大有被弱化的趋势。

但蒂勒森能够脱颖而出最终赢得提名(尽管争议依然很大),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特朗普阵营与民主党、共和党建制派、国会的内斗,这导致他的竞争对手纷纷出局;二是其本人背景深厚的政商关系网帮了忙。据美国媒体爆料,共和党内有不少石油利益者在力挺蒂勒森,包括小布什政府的国务卿赖斯、国防部长盖茨、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这三位联合成立了一家国际战略咨询公司,埃克森是他们的大客户。

此次亚洲行,无疑是蒂勒森及其团队大展拳脚、证明能力的绝佳舞台,被称为“政治素人”的蒂勒森如何树立国务院的新风貌,如何阐述国务院视角下的美国亚洲政策,如何协调国务院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值得密切关注。

对日本来讲,在安保问题上对美国的担忧似乎有所弱化,毕竟防长马蒂斯刚刚来过,安倍与特朗普本人也会面了两次,蒂勒森此行无非是要增加日本对美国安全承诺的信心。但在军费分担、日美贸易谈判、汇率等问题上,日本心里显然没底,虽然蒂勒森主要负责外交,但这位经济行家对这些问题的表态和立场更值得关注和揣摩。

对韩国来讲,最担心的是特朗普政府的对朝政策发生突变。目前,美国国内对朝政策存在争议,有主张恢复接触对话的,有主张强化制裁对抗的,甚至还有主张先发制人动武的。特朗普政府也是患得患失、难下决断,暂时的对策就是宣布所有的选项都摆在桌面,通过模糊立场增大政策的回旋余地。蒂勒森显然也没有“定心丸”,此行他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韩国的疑虑值得关注。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王雷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