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比分3比1击败北京队,上海男排夺得联赛第十三冠

2017-03-20信息快讯网

 

总比分3比1击败北京队,上海男排夺得联赛第十三冠-信息快讯网

外界能看到上海男排夺冠后的光鲜,而这支冠军之师所经历的困难要比想象的更多。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谢笑添

又一年的“京沪对决”,站在排球网两端的李牧与沈琼,也好似冰与火的两个极端———前者执掌北京男排已有些年岁,无论顺风还是逆势,旁人都难以从其脸上读出太多情绪;而在担任上海男排主教练的第三年,沈琼却依然保留了球员时代的热血与澎湃。夺下关键分后的怒吼,与球员的奋力击掌,都是这位少帅为自己、为自己的球队宣泄压力的方式。只不过,谁也没想到,情绪化的沈琼竟会在如今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后哭到如此失控。毕竟,这已是他转型执教后的连续第三个冠军。

25比23、22比25、25比22、23比25、15比9,两度领先又两度被扳平,关键的决胜局甚至一度被对手打到发不出声,或许只有亲眼见证了上海男排今天如何在客场以3比2艰难拿下总决赛第四场,才会真正理解沈琼赛后那句如今听来多少有些语无伦次的话语,“上海男排不缺这个冠军,但这个冠军对上海男排实在太过重要。”

冰冷的数字并不总是那么诚实,不远的未来,依然会有许多人提起上海男排这一年第十三度联赛封王的辉煌历史,但这座冠军背后的艰辛与磨砺,却不是3比1的总比分足以说明的。

“只要情绪到了,就要彻底放开”

仅就竞技的角度而言,今天的这场对决足够经典,若一定要说还有什么遗憾,唯有两队向裁判发起的十余次鹰眼挑战,多少让比赛有些支离破碎。在频繁出现的挑战中,京沪两强各自只把握住了其中一次。对于这项首度被引入联赛的技术,郎平曾坦言,一切判断仅仅基于经验与直觉。旁人已无法求证两位教练彼时的想法,但在比赛时间被有意无意地割裂开后,对于球员心理的影响却不言而喻。首局末段,沈琼曾顶着漫天的嘘声要求挑战北京球员发球踩线,而在次局伊始北京前五次发球四次失误,两者间可能没有直接因果逻辑,却也未必只是巧合。

“实力在伯仲之间的两支队伍,比的就是心理与状态。”陈龙海的这番总结,几乎每位队员都曾在赛前或赛后提及过。尤其是在这样一场“输不起”的比赛里,“如果今天没有赢,就要隔一周回到这里,将会是更大的考验。”在沈琼看来,对于不必舟车劳顿的北京男排而言,熬到第五场终极一战就意味着可以拥有充沛的体能恢复时间,而今天则是“上海男排最好的机会”。只不过,在这场心理战中,天平偏向的依然是坐镇主场的北京——每一个上海队员发球的当口,光彩体育馆内都会被嘘声与“出界”的喊声填满,有时甚至夹杂着些许谩骂。

压力与情绪需要宣泄的出口。每当争下关键分后,张哲嘉、戴卿尧们则一次又一次地用仰天的怒吼给出了自己的回应。在沈琼入主这支队伍前,他们身上都曾被贴上过“内向”的标签,但正如戴卿尧此前所言,在不断的成长与挫折中,自己已逐渐明白了,“只要情绪到了,就要彻底放开。”过去三年,这批曾令沈琼担心还不够成熟的年轻一代,如今已成了这支队伍的基石,而当年曾一度紧张到忘了如何喊暂停的他在激情依旧之余,也多了一份沉着。

第三局战至22比16领先时,经验老到的上海队外援孔蒂眼见对方轮次尚未站好,从跳发突然改为原地发球,试图造成北京队轮次错误而直接得分。然而当值主裁却并未意识到主队这一并不常见的违例。就在孔蒂的愤怒情绪正走向爆发的当口,沈琼立即请求了全场唯一一次在顺势情况下的暂停。暂停时的沈琼依然面向全队布置战术,却不断轻轻拍打孔蒂的背,让他恢复平静。

“我们是一个团队,有很强大的心”

在经历了上一场的溃败后,上海男排曾一度像是走进了迷宫。沈琼说是太想在主场夺冠的包袱束缚住了球员们的手脚,而发挥失常的戴卿尧则直接在赛后落泪。来到北京前,沈琼召集队员开了场小会,但在会上他谈论最多的却是自己,“我告诉他们,上一场失利的责任在我,作为主教练,我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做好,尤其是释放大家的心理压力上。”

把压力全部留给教练,这是沈琼赛前的承诺,在比赛中他也如是践行。首局开局阶段,戴卿尧依然表现一般,更为尴尬的是,在其被换下后的十几分钟里,球队从15比17一路反超到了24比22。然而只要是在关键分的回合中,两年前曾以惊艳表现荣获联赛MVP的戴卿尧永远会出现在球场之上,而末局多次的关键得分则是“带鱼”给予沈琼的回报。同样的故事亦发生在自由人童嘉骅的身上。上一场,老将任琦的受伤将25岁的他推向总决赛赛场,“紧张、担忧”,这是临危受命的童嘉骅关于那场比赛最深刻的回忆,外援格罗泽甚至在比赛中数次因其传球不到位而抱怨。然而那场较量后,对于这位年轻自由人的表现,沈琼却没有丝毫的负面评价,即便今天任琦已出现在场边做着热身,也丝毫没有动摇过教练继续使用童嘉骅的念头。至于结果,童嘉骅赛后在社交网络上写下的“救赎之战”就是最好的总结。

毫无疑问,这是沈琼就任上海男排主教练以来最艰难的一段冠军之旅,但这段旅途之所以会被铭记,却不仅仅因为最终的胜利。在令人窒息的决胜局前,沈琼并没有为队员们灌输诸如“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之类的鸡汤,只是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是一个团队,有很强大的心。不管输赢,永远在一起。”

多年后,对于这批球员而言,这段话或许比冠军更值得铭记。

(本报北京3月19日专电)

记者手记

半个句号

■本报记者 谢笑添

与任琦的接触并不算多,却总有意料之外的画面。三天前的卢湾体育馆外,腰伤严重的他在队友们的搀扶下蹒跚前行,却依然不忘皱紧眉头安慰一旁揪心的球迷;今天的冠军典礼之后,每当想与场边站了一整场比赛的他聊上几句,却总会被要求合影的北京球迷打断。合照时,每个球迷都会关切地问上几句,“腰还好吗?”有意思的是,就在半个小时前,他们还曾在上海队发球时嘘声不断。

从身高过矮无缘专业队,到在华东师大二附中就读期间因为自由人位置被引入排球运动而重获机会,在任琦的身上,有着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正如你很难想象,一个膝伤严重到足以退役三次的球员为何还在这个球场上奋斗。“因为伤太重,我现在的训练量比以前少了70%。”与三年前相比,任琦的角色亦转变不少。除了承受治疗伤病时的痛苦与折磨,如今的任琦其实更像一名教练,与童嘉骅一对一教学的时间甚至远远超过了他自 己的训练。事实上,两年前的任琦也遭遇过类似的处境。那年的男排决赛第四场,他在比赛中伤退,被队友扶着站上了领奖台。而彼时,临危受命接替他的就是童嘉骅。

“赛前,我叮嘱他,别管那些技术不技术的,打出自己的情绪,你就赢了。”如果你曾看到童嘉骅赛后是如何急切地想与任琦合影留念,就不难明白,后者对他的帮助究竟有多大,而这也是这位老将留在这支队中最大的意义。“之所以坚持,因为沈琼的兄弟情,也因为自己的热爱,今天这个冠军算是我运动生涯完美的‘半个句号’。”至于他口中的另外半个句号,将在不久后的全运会上落下,但熟悉任琦的人都知道,他内心对这片球场的热爱与眷恋,却不会落下。

(本报北京3月19日专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