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邀大众,共潜民族源头的梦乡

2017-04-22信息快讯网

 

艺术家邀大众,共潜民族源头的梦乡-信息快讯网

即日至5月21日,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展出,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老中青三代画家用画笔邀请大众一起,共同潜入我们民族源头那瑰丽的梦乡。(上海中国画院供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今天起,“梦开始的地方: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将分三批,先后于上海中国画院、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中国文化中心以及上海市内的各大社区文化中心展出。

据悉,这次展出的所有作品均来自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的连环画部分。该工程于2015年年底正式启动,预计历时3年,着力于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主体精神的追本溯源。

“如同展览的名字,这个梦是中国梦、民族的梦。”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华创世神话项目工程组委会副主任施大畏说,“如今,当我们把艺术家们的原稿呈现出来,其实是老中青三代画家努力用画笔为中华民族铸魂塑魂。邀请大众一起,共同潜入我们民族源头那瑰丽的梦乡。”

艺术家用三个“心”,描绘动漫的中国学派

4月22日至5月21日,作品展免费对公众开放。这一批画作里,包括冯远的《盘古开天地》、朱新昌的《羲娲创世》、施大畏的《伯鲧献身》、韩硕的《女娲造人》、奚阿兴的《女娲补天》、张培成的《伏羲织网》、马晓娟的《炎帝的三个女儿》、施晓颉的《伏羲创八卦》、梁川的《大禹出山》、罗玲的《羿除四凶》、周宗凯、周谓淙的《望夫石》、黄欢的《师法自然》、刘亚平的《后羿射日》以及丁筱芳、丁阳的《嫦娥奔月》等。

长久地凝视这些画作,施大畏从中读出了艺术家的三个“心”:初心、童心、对文化的敬畏之心。画家们不问资历,无论中国画坛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是青春正当时的优秀画家,悉数俯身“小人画”。创作也不拘泥于形式,从传统的水墨淡彩、粉彩、铅笔淡彩、工笔重彩到油画、版画、电脑动画等,鲜明的个人风格精彩各异。唯有一点,艺术家们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对动漫界中国学派的塑造。

中国学派的灵感藏于中国文化的琳琅宝藏。同样是画人们耳熟能详的神女,奚阿兴笔下的“女娲炼五彩石”从民间美术的形色中撷取养分;朱新昌所绘“女娲造人”参考了年画、剪纸等艺术;而丁筱芳、丁阳父子合作的嫦娥故事,则以中国画的典型气韵表达着唯美意境。

如果说上世纪60年代贺友直创作的《山乡巨变》是中国连环画里程碑之作,那么如今,中国的连环画或已到了重新书写、确立中国学派的时候,而“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的创作就是最佳契机。

用经典性原创为传承传统文化出力

青年画家罗玲参与过几次国际童书展,也曾收到过国际童书联盟会执委的邮件。对方希望能在博洛尼亚童书展上呈现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罗玲说,收到邮件后她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绘本才能体现我们上下5000年文化的源远流长。“恰好,中华创世神话的创作既从连环画绘本开始,又不囿于小人书的格局,代表中华文化的厚重与中国画家的丰富想象,再合适不过。”罗玲建议,2018年博洛尼亚童书展适逢中国主宾国,中华创世神话应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这位在儿童绘本市场里游刃有余的年轻人,还有更深切感悟,“有段时间,国内许多儿童绘本都走日韩风格,但中华创世神话创作开始后,与前辈们几次交流,让我对中国学派有了新的认识”。因而,她主动收回自己第一批交出的人物造型稿,为其重塑风格后再小心翼翼地捧出。罗玲告诉记者:“市场上的绘本,出版社通常只给三四个月的创作周期,但中华创世神话给了我们近2年的时间。只要求我们以最精心的艺术创作,留下一批沉甸甸的作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经典性的原创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出力,这是画家们共同的文化自觉,也是“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能够深入人心的传播起点。当有的年轻人为好莱坞大片陶醉,有的为日韩动漫折服,能代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应该被更热烈地推送到大众面前。文艺青年追捧《尼伯龙根的指环》时,可曾想到,中国上古神话中有着更加辽阔浩瀚的瑰丽与神奇?

施大畏说得很感性:“艺术家本是做梦的人。我真诚地希望,艺术家们把梦做大一些,用我们民族的梦去感染所有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