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兰:为越剧艺术付出毕生心血

2017-04-26信息快讯网

 

徐玉兰:为越剧艺术付出毕生心血-信息快讯网

前来送行的市民在照片墙前踯躅良久,回顾艺术家的光辉一生。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见习记者 姜方

昨天上午,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门口聚集着早早赶来吊唁徐玉兰的市民,他们有的手持鲜花,有的举着徐玉兰经典形象的漫画,默默地等待向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徐派”艺术创始人徐玉兰作最后的告别。

昔日的“宝哥哥”神态安详地躺在大厅中央,遗照上面容慈祥、神采奕奕。挽联上书“情似高山爱似海桃李播天下,人如白玉戏如兰功绩载史册”,是其一生写照。殡仪馆大厅门口两个大屏幕里滚动播放着徐玉兰的代表作 《红楼梦》 《西厢记》《北地王》 《春香传》 等片段。照片墙上贴着300多张徐玉兰各个时期的剧照、生活照,记录了她灿烂的舞台艺术生涯。

徐玉兰的舞台搭档、“林妹妹”王文娟带着自己写的一幅字“玉兰大姐您走好”,来送“宝哥哥”最后一程。她说二人从1948年开始合作,至今已近70年。“我们一起迎接解放,一起在抗美援朝战场慰问志愿军战士,一起努力争取立功……”王文娟最近身体抱恙,她红着眼睛说:“大家劝我今天不要来了,但最后一程,我还是要送一送。”

徐玉兰的儿子俞小敏说:“妈妈既严格又慈爱,她把爱放在心里,从小到大很少夸奖我们,总是嘱咐我们多花时间精力在学习上……妈妈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对她所钟情的越剧表演艺术,不管身处何种境地,从不言放弃。她以言传身教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价值,就在于她愿为她所挚爱的艺术付出毕生的心血。”

全国各地的“徐派”弟子前来送别。上海越剧院第10代演员、最年轻的一代“徐派”传人王婉娜等也赶来了。他们前天晚上还在江苏海安演出《红楼梦》,昨天早上5点就乘坐大巴赶到上海,遗体告别仪式一结束,他们又马上回海安继续演出。在这些90后新人越剧演员的眼中,徐玉兰不仅是艺术领域的宗师,更是精神上的引路人。

徐玉兰的爱徒钱惠丽告诉记者,恩师在病床上还一直挂念着越剧艺术,“她常常问我最近弟子们都在演什么戏,表现得如何”。“徐派”唱腔旋律一般较多在中高音区展开,音调大起大落,特征音调鲜明,特别是起腔、甩腔旋律华彩,节奏多变,能把控得当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徐玉兰住院期间,师徒俩时不时就如何完善“徐派”唱腔进行探讨。

徐玉兰常把“只有做好人,才能唱好戏”挂在嘴边。钱惠丽如是描述从恩师身上耳濡目染到的戏德:一是尊敬长辈,爱护小辈;二是戏比天大,心里一定要有观众;三是对艺术怀以敬畏之心。徐玉兰常常告诫弟子们:要带着思考去看戏,无论好看与否都要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艺术容不得半点轻慢。

钱惠丽说:“我希望年轻演员在艺术标准上能够精益求精,不断向徐老师看齐,认认真真演戏、踏踏实实做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