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公益人有了同一个“家”

2017-05-04信息快讯网

 

青年公益人有了同一个“家”-信息快讯网

 

青年公益人有了同一个“家”-信息快讯网

 

青年公益人有了同一个“家”-信息快讯网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在上海,青年家园联系的社会组织已经达到1900多家,他们以自发、自 由、自主的社会化形态存在,吸引和影响了众多青年人参与,引领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涉及环保、公益、社区建设等众多领域。

不久前,浦东新区世纪大道一家商场大厅内,由团市委青年家园组织召集的 一场公开招标会正在举行。来自全市范围内的60家社会组织在此集中搭台,展示各自的公益创意项目。据悉,团市委还将打造社会组织 网上服务系统,社会组织参与社会领域创新将更加便利。

■本报记者 祝越

搭建三方平台

近年来,团市委重视引领青年参与社会建设,共青团在各类青年参与的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日益加强。2006年10月,团市委在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民办非企业单位“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青年家园”),作为专门从事联系、服务、凝聚、引领体制外青年群体和青年组织的社会化平台,探索加强对社会领域青年的“再组织化”。

青年家园的注册成立,意味着团市委将实现对更多青年自组织枢纽式的管理服务,而散落在各个角落里的青年社会组织,自此也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2009年初,青年家园离开团市委办公大楼,搬入新的办公场地———汉中广场。在新的工作环境,他们开始尝试独立自主的运营方式:在资金运行方面,每年除了有团市委固定的项目经费支持外,其余经费都要通过开展项目的形式以及接受政府购买服务进行筹措;在用人方面,工作人员也开始进行社会招聘。

“青年家园就是搭建一个三方平台,在社区、企业和青年社会组织之间沟通协调。”团市委社会工作部李卓对分管的工作深有体会。当下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年轻人有热情、有创意,还有很强的执行力,但是缺经费和资源;而一些企业手头有充足的资金,却苦于找不到符合本企业社会责任、经营、宣传理念的公益项目;再看社区,针对一些必需的社区公共服务,政府部门配备了专项经费,却因为人力资源受限,社区工作人员虽忙得脚不沾地,效果却有限。

通过青年家园的引领,更多青年社会组织找到了合作方。通过探索对更多青年社会组织枢纽式的管理服务,青年家园自身也经历了多元的成长,与之步入了甜蜜的“热恋期”,并期待收获丰厚的“爱情结晶”。

扎根社区的步伐越来越稳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会组织服务进社区是一种良好的尝试。2011年,杨浦区延吉社区志愿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是青年家园走进社区成立的第一家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

植根于社区的志愿服务中心,肩负着多项功能———它既是区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枢纽,也通过其有效带动,让更多青年社会组织及其青年志愿者投身各类社区服务,尤其在社区为老服务、楼宇白领服务、低碳环保、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填补社区空白。

很快,志愿服务中心就尝试了“居委书记主任助理”“杨浦一家亲”“外来务工子女义务家教”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中心既孵化了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也培养了投身社区服务和公益创业的青年人才。

“彩虹之桥”志愿服务中心、凌云社区 (街道) 志愿服务中心、徐家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和周家桥社区 (街道)志愿服务中心、五角场镇志愿服务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建立和运作,青年家园“扎根”社区的步伐也越来越稳。据了解,通过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途径,目前青年家园联系服务的青年社会组织已经为社区提供300多个项目,通过了解社区需求,进行社区服务的“个性定制”。

居民们说,这些“菜单”中的项目为社区公益注入了青春和创新的活力。徐家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承接至今,已开展“爱心导医”“蓝雁行动”“夜夜报平安”“垃圾不迷路”等20余个项目,覆盖服务未成年人、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残障人士等四大类人群。延吉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定期开展三大类9项的志愿服务项目,包括基本民生类的居家养老项目、课业辅导项目、亲子游乐项目;社区公益类的低碳环保倡导项目、食品药品安全倡导项目、法律援助项目;便民服务类的便民维修、中医理疗、家庭邻里调解等。

此外,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的设立也更好地整合了社区资源。周家桥社区(街道) 志愿服务中心积极引入包括以楼宇白领为主的志愿人力资源、以周边企业单位为主的财物和技术资源、以社会组织为主的项目服务资源,探索社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以物劝募,全城扬起“年轻范”

上海青年风尚节是团市委展示社团风采、倡导青年风尚的公益品牌和创新项目。2005年至今,有超过600家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在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里进行集中展示,超过50万名青少年自发参与。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一群学生是“微笑图书室”的志愿者,这一公益组织旨在为贫困地区和家庭的孩子送去书籍,如今已为20余个省市205所学校建立图书室。近年来,团市委举办的青年风尚节让更多类似“微笑图书室”的公益组织发挥能量———青年志愿者们设计了“公益集市”“以物劝募”“创意众筹”等特色众筹,把劝募形式变得更为丰富。

2012年,上海青年风尚节开始更加关注公益主题,创新性地采用“以物劝募”方式,围绕公益主题,倡导各行各业的青年人走上街头开展劝募活动。主办方对1900多名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体检结果显示,近20%的来沪务工人员子女近视,但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佩戴眼镜。在数十家爱心企业的支持下,主办方共募集到价值28.6万元的各类物资;并通过社会招募方式,将近2000名自发报名的青年组建成近300支风尚小队,面向市民“以物劝募”,共同为至少1000名视力低于0.4的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筹款,帮助他们免费验光配镜。

这些来自全市的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县、高校的青年围绕“年轻范”这一主题,面向市民征集“碎片时间微公益”创意、体验青年社会组织创意项目路演、参与青年潮流文化展示和原创音乐派对等活动,共同倡导“创新、锐气、时尚、多元”的青年文化风尚。

“1的N次方”再创活力

上海和众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杨浦区青年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光禾青年发展中心……在群团改革的助推下,近日,14家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成立了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联盟。对于沪上的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强强合作的联手。

据介绍,该联盟致力于构建共青团凝聚、引领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的工作途径和服务平台,通过促进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有序竞争、充分合作,旨在打造维系共青团与各类青年群体的纽带,有效提升针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促进青年社会组织的行业发展。联盟是规范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倡导者,也是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引领者。

今后,联盟将在推动各类青年枢纽型社会组织资源共享的同时,发挥共青团在组织网络信息渠道、人力资源、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合作、渠道共享等方式,将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纳入团的工作网络,进一步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扩大团对青年的影响。

李卓用“1的N次方”来表达联盟的核心要素。“1”代表所有联盟成员,“N”则是开放式的叠加,“1的N次方”则体现平等的伙伴关系。“联盟的目标就是以成员单位为基础,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体系及内容,有效提升联盟成员在各阶段、各环节的运作能力,进而增强上海枢纽型青年社会组织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全市青年社会组织的全面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拔掉迷你"厂中村" 浦东高桥要给村民一个惊喜
当代青年“空心病”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
聚焦当代青年的“空心病”: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
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的无悔人生
【网信事业新发展】互联网打造世界"同心圆" 连接中外青年"朋友圈"
教室空气公益检测启动 装修后学生健康有保障
“公益乐学”活动走进上海歌舞团
吴利珠和她的公益图书室
中国音乐剧市场,期待一个“爆款”
中国音乐剧市场,期待一个“爆款”
上昆青年演员在田子坊普及昆曲
李湘一个月伙食费7万 如果在魔都过一天呢?
爱心图书漂流,让图书馆无处不在
让更多人拥有专业急救技能
上海出台新政促进青年就业
青年榜样习近平
一个人的阅读经历,如何暗藏他未来的前途?
虹口警方凌晨突击捣毁一个集扒窃、转赃、销赃于一体的犯罪团伙
韩正:上海青年要把理想追求融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上海有哪些让人心动的青年旅舍呢 快去感受一下吧
日本女作家江国香织随笔集《下雨天一个人在家》出版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大师与青年说何为理想的生活态度 梁漱溟《朝话》推出
第一个“中国品牌日” 金龙鱼助力中国美食登顶纽约联合国总部
“家有书香”公益读书项目启动
“互联网+公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