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超大城市,像绣花般精细

2017-05-05信息快讯网

 

管理超大城市,像绣花般精细-信息快讯网

去年,上海启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城市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图为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机动支队和特警支队在外滩联合巡逻。本报记者赵立荣摄

“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要求上海“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这是党中央对上海的期望,也是城市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会反复强调社会治理创新。面对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上海市委连续用“一号课题”聚焦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找准基层社区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激发基层活力;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中的短板痼疾,持续做好补短板工作;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基层服务效率与城市管理效能;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在全社会树立规则意识,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不待扬鞭自奋蹄,撸起袖子加油干。正是努力拿出绣花般细致的劲头,上海在社会治理、城市管理领域屡有新建树,基层社区力量得以显著增强,服务管理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整体能力得以全面提升。

扑下身子找准问题

回首五年,社会治理创新始终是市委关注的课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城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14年2月,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当年“一号课题”。从开题到最终成果及配套文件发布,经历了长达九个月时间。

市委书记韩正说,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如何加强基层建设,来自基层的同志最有发言权。要找准共性问题,就要扑下身子到基层去。按照“放开放开、再放开、找准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和群众需求”的精神,市委调研组用四个月先后走访150多个街道乡镇、200多个居村,座谈访谈4400多人次,充分听取基层各方面意见。

当年11月中旬,“一号课题”相关文件征求意见稿下发各区、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共收到意见762条,经过逐条研究,最终采纳402条。11月18日和19日,韩正主持召开三个座谈会,充分听取部分街镇居村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中心城区和郊区负责同志的意见建议。与会者包括10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同志和6位专家学者。

扑下身子搞调研,踏踏实实找问题,上海一以贯之。在去年市委“一号课题”的形成过程中,韩正也曾轻车简从来到城郊接合部的闵行区华漕镇许浦村调研环境治理情况,在暴雨中走进宝山区南大村宗家宅实地查看“厂中村”问题,还曾事先不打招呼、只带几名工作人员来到青浦区查看整治难度最大的河道之一骑龙港的情况。

赋权增能激活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专门肯定上海市委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一号课题”的现实意义。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2015年1月4日,几经琢磨的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成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 以及6个配套文件公布。其中总结的基层六大具体问题包括:深化本市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居民区治理、完善村级治理体系、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工作者管理。

上海正是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剥离街道的招商职能,强化基层公共服务,通过对街道赋权增能,激发基层社区的活力。

如何赋权? 各区着力重构条块体制关系。部分区依托网格化,赋予街道(镇) 对职能部门一定的指挥权、监督权、考核权。其中,依据辖区内相关事务的处置情况,街 (镇) 对职能部门的考核权重可达70%。此次改革以“权力下沉”为原则,旨在调整基层的责权匹配。

如何增能? 让街道集中力量投入到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中去。在部分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于今年4月表决通过全国首部有关居委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用立法形式明确市、区政府应当建立居委会协助行政事项的准入管理机制,制定居委会依法协助行政事项清单,对清单以外的事项居委会有权拒绝办理,减轻居委会负担。

春雨润物细无声。经过一轮强筋健骨,基层服务更加细致。

松江区广富林街道保利西子湾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郑丽娟说,市委“1+6”文件实施以来,更多有志于社区工作的新鲜血液注入进来,居委会用于社区服务的资金翻了一番。

问题导向 补好短板

“成绩不讲自然在,问题不讲隐患多。”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的话可以解释市委为何把“补短板”作为2016年、2017年的“一号课题”。

坚持问题导向,市委深刻认识到“补短板”与社会治理之间的有机联系。以补好短板为抓手,上海抓住“人”这个决定因素,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去年3月24日,上海启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面对交通拥堵这一大城市难题,上海延续2014年“一号课题”的脉络,采用“资源力量下沉基层”的思维路径。

市公安局在市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

划分96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设立一个交警大队,对应若干街镇和公安派出所。每个片区下设若干责任岗,管理责任分包到交警个体。96个片区的交通堵不堵、秩序好不好,责任主体在交警,考核主体也在交警。

为夯实基层管理力量,让交警回归执法本职,上海还组建起超过4000人的交通辅警队伍,在全市1100余个路口和相关路段逐步承担起协助指挥交通、疏导拥堵和辅助执法等工作。依循民警带领辅警开展工作的原则,辅警充实到路口站点指挥疏导,交警下沉到路段中主动巡逻管控堵点。

“要加快补好短板,聚焦影响城市安全、制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综合整治,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今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今年2月6日,《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印发。按照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上海建立市、区、街镇三级河长体系,开展631公里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目标为今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应勇担任上海市总河长。

河长制的创新实践,是将河道整治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给干部加压,而且发动基层群众共同参与。闵行区浦锦街道就公开招募村民代表,按照就近原则确定流域的“民间河长”。生活在河道周边的“民间河长”,熟悉实地情况,能第一时间发现、反映问题,还能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关心、爱护河道。在那里,一支“民间女河长”队伍格外引人注目:通过街道妇联制作的基于手机微信平台的移动巡查系统,女河长们用手机拍下发现的问题,传送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后台;职能部门处理之后,必须拍照回复女河长。

凝心聚力取得实效

五年来,外环内烟花爆竹禁燃、交通违法大整治、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不可能的任务”相继圆满完成或正在有序推进,用事实证明经过夯实的基层是具备战斗力的,上海的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实效,是经得起检验的。

去年春节,新修订的 《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初经大考,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又成功实现“零燃放”,这其中凝结着公安干警、居委会干部和居民志愿者齐心协力的辛劳。在全市交通违法大整治中,学生家长被动员起来组建守护交通秩序的志愿者队伍,学校门口的违法停车明显减少。一些停车资源匮乏的医院与社区楼宇联动,协调医院内部职工和病人的停车问题。很多区和街道增加短驳公交资源,弥补“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促进了绿色公交出行。

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城市交通环境明显改善。今年3月31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 《2016年上海市综合交通运行年报》 显示,晚高峰80%施划黄线的道路车速均有提升;北京路、南京西路、淮海路、武宁路 常熟路 衡山路、大连路、东方路等次干路车速提升5%至20%,其中南京西路车速上升幅度超过20%。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五年来,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从基层出发。眺望未来新的五年,上海将向着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习总书记“下团组”漫评④:拿出“绣花”功夫做好精准脱贫
怎样的“绣花针”能“绣”出精细的超大型城市
上海开展养老机构“绣花针式”管理 黑名单年内公布
韩正: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
全球最拥挤的20个城市排行出炉 中国五座上榜
中国十大最干净的城市是哪些你都知道吗
多地升级强化共享单车管理 乱停与破坏等问题能否管住引关注
房价低男人娶妻成本还小的七大城市
揭秘中国10年后最富24个城市
消费者对物业管理满意度不高
聚焦“国际化精细化融合发展”发力
上海规范商品房销售秩序
上海 “一号课题”撬动深改
讲述这座城市的梦想和精神——“逐梦新时代”大型主题展首日侧记
追问上海:迈向“全球卓越城市”如何持续保持“温度”
房价低男人娶妻成本还小的七大城市
上音歌剧院2019年建成 超大5层综合体提前看
视频 | 上海24小时:你和这座城市的每一刻
中国彩礼地图出炉一起去十大宜居城市生活
6月1日起无人机将实名制管理
上海张江数个课题组解析出多个B类GPCR精细结构
《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 出租人不得单方面提高租金
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学生军事训练管理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7年第1号留学预警泰国暹罗大学在招收中国留学生过程中存在项目管理不规范的情况
中国最适合年轻人定居创业的6大城市
静安:“绣花精神”养成于问题导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