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为国家深化改革创新勇拓新路
昨天下午,参加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代表分组审议韩正同志所作的党代会报告。图①:吴红伟代表在发言。
图②:田赛男代表在发言。
图③:陈少雄代表在发言。均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唐玮婕 张懿
展望下一个五年,奋斗目标已经落定
■ 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全面深化改革、城市创新发展都迈入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展望下一个五年,奋斗目标已经落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大都市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实现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比以往任何时候,目标更加接近,信心更加坚定。昨天上午,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在世博中心开幕,市委书记韩正代表第十届上海市委所作的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发展成果与经验,明确未来五年奋斗目标,为城市明天勾勒美好蓝图。
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敢为创新发展先行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全面深化改革、城市创新发展都迈入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展望下一个五年,奋斗目标已经落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大都市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实现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更高的要求
胸怀全局,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
谋划上海工作,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怀全局、着眼大局,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本市实际,坚决把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始终、落到实处。
如今,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交出“三年答卷”,确立“三区一堡”新目标;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四梁八柱”初见雏形———贯彻落实两大国家战略,上海全力以赴、勇毅笃行。参加审议的党代表们纷纷表示,要深刻认识上海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功能定位和重要责任,抓发展、促改革、做一切事,只有始终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思考谋划,一切以大局为重,才能准确把握大势,创造性推进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关键要以自贸试验区改革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重要载体,持续挖掘制度创新红利,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为国家深化改革创新开拓新路。
是种苗圃不是栽盆景,是国家试验田不是地方自留地,是制度创新高地不是优惠政策洼地——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拓荒开路中积累的经验。“国家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是上海下一段征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浦东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杭迎伟代表说,“市委提出的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指导思想,清晰坚定、催人奋进,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全市面上深化改革、科创中心建设、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
立足国家大局,谋划发展、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11.6%提高到2016年的17.3%,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1年的418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64.7万亿元。瞄准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国家战略,上海正全力冲刺。
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市金融办主任郑杨代表说,当前上海正紧紧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和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这与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是紧密互动、相辅相成的,两者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都是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科创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和亮点,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赋予新的内涵;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无论是投贷联动试点、科技创新板建设,还是筹建民营科技银行,都是金融对科创中心建设的支持,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应有之义。只有坚持金融和科创双轮驱动,上海才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更远的视野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以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标准——这是中央高瞻远瞩的要求,也是上海坚持不懈的追求。
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未来五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建设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贸易监管服务体系,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全面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现“证照分离”;建成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监管模式。这一连串的“国际”二字足以表明: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上海对标的是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而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上海亮出的是全球视野。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大背景下,上海惟有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方能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未来五年,上海科技工作将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体制机制改革,双轮驱动,相辅相成。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体制机制是科技创新的保障。接下来,我们将围绕科创中心的建设蓝图,抓深抓实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吸引激励全世界的人才在上海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推动上海科创中心的发展。”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刘岩代表说,“在人才方面,我们的考虑是从三个层次,统筹考虑各类人才的发展。首先是战略科学家、高层次顶尖人才,要本着全球视野下大力气引进、重点使用。二是各类领军人才、也就是执行战略布局的一大批中坚力量,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第三是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培养和使用大批青年人才,这部分群体代表着上海创新的未来和后劲。”
可以期待,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充满活力、更有朝气,全球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密集,国际科技精英和各类人才云集,世界创新资源、要素和资本聚集,创新智慧无处不在,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更大的贡献
加大系统集成,打好“组合拳”
当下的改革已不是单兵突进,各项改革必须打好“组合拳”。试想一下如斯前景: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与全市重大改革、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串联”在一起,释放出的集成效应持续放大,为实体经济的发展积极助力——这,正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加大系统集成,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上海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韩沂代表说,上海要集中精力做好“金融改革与科创中心建设”联动的文章,推动金融与科技更紧密地结合,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化需求的金融体系。不少与会的金融系统党代表也不约而同地强调必须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金融要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支撑。
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同样至关重要。上海要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激发市场创新动力的收益分配制度,推动形成跨境融合的开放合作新局面。
“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大科学装置,表明我们正以更自信的姿态,对未来科技发展进行长远布局,并力争在国际科技领域发挥更多的引领作用。”市科委副主任、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曹振全代表表示,围绕科创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上海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目前我们还存在的短板,体制机制改革要在三个‘合’字上下功夫。一是国内外、各个条块创新力量的整合;二是各种创新资源的融合,包括科技与产业、金融、文化等的融合;三是各种科创工作举措的结合,比如‘双自联动’正是把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两项国家战略使命更好融合起来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