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力以赴建设“创新之城”

2017-05-18信息快讯网

 

上海全力以赴建设“创新之城”-信息快讯网

未来数年,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将与上海光源、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一起,组成张江“超级光源”,成为照亮科学前沿、探索技术高地的一大中流砥柱,也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未来五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任务,描绘出创新之城充满活力、更有朝气的美好愿景。

连日来,上海科技、教育、卫生领域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未来五年是上海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科技、教育、卫生工作者要勇敢地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用实际行动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

打造世界级科创中心增长极

在上海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中,科创中心建设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未来五年,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立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集聚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实验室、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研究型大学,提升集中度和显示度。高水平规划建设张江科学城,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增长极。

市党代会对科创中心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市科技党委、市科委以及市科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要全力以赴投入学习与落实:围绕建设“创新之城”,聚焦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加快布局建设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支持创新集聚区加快发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中国科学院作为科研国家队,目前正与上海紧密合作,在张江共同打造以光子科学为主的科学高地。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沪区党委书记王建宇说,今年夏天,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获得第一束自由电子激光,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正在国家立项,这标志着中国的大科学装置在世界上正从“并跑”向“领跑”转变。今年,中科院将以位于浦东张江的高等研究院为基础,与上海科技大学合作,围绕国家需求,继续深化与上海的合作。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表示,市党代会提振了高校提升创新能级、支撑上海创新之城建设的信心。目前,上海交大正在张江积极建设李政道研究所,旨在吸引一群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形成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历练一批属于中国自己的顶级科学家,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的创新生态营造很关键。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表示,作为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临港将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好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生态,加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成为上海先进制造的战略基地和重要的增长极。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要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对此,这次党代会有了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已成为上海科技、教育、卫生领域的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大家表示,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目前复旦牵头建设的上海大数据试验场、类脑芯片与人工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以及作为主要建设单位的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服务功能型平台,已列入上海市首批18个功能型平台。下一步,复旦大学将进一步聚焦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需求、重点项目,强化协同创新、原始创新,强化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结合上海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目标,上海交大正在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针对我国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相关发病机理和规律,开展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医药产品和技术开发再回到临床实践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转化型研究,通过诊断与防治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药开发,实现上海医疗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转化医学模式。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表示,同济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牵头承担国家大科学工程海底观测系统项目,所产出的基础研究成果,将为深海进入、深海勘测、深海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济大学正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打通把“纸”变成“钱”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该校一科研团队在高功率激光薄膜器件制作与应用体系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最近在上海以3800万元经费转让,学校所得收益的85%归科研团队,极大调动了科研团队的积极性。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党委书记江帆说,儿科建设补短板的问题备受关注,从儿科医学角度来说,结合上海加快科创中心建设的步伐,儿中心积极推进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建设,一方面要围绕儿童重大疾病、疑难重症开展科研攻关,另一方面要努力推进儿科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转化,让患儿和他们的家庭成为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让人才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创新改革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政策面临创新与突破。上海高校和科研院所表示,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技术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集聚一批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使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市科技党委书记刘岩说,要发挥人才中流砥柱的作用,就要深化科技人才政策的研究,撷英汇智,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爱,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温度”,吸引激励全世界人才在上海创新创业,实现自身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表示,上海的高校应该主动作为,在科创中心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尽快找准自身定位,优化学科结构,发挥高校在集聚人才方面的特殊优势,为科创中心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说,上海交大医学院正积极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以回答重要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希望在青年人才破格晋升制度等创新人才发展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探索符合医学科学规律的人才发展路径,冲击世界医学最前沿,攻关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疑难病,用医学科技创新造福百姓,为“健康上海”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华东第一紫藤长廊竟然在上海 还有更多美丽紫藤
上海市红十字会召开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韩正陈竺应勇出席
80岁新华书店仍富创新活力
“公益乐学”活动走进上海歌舞团
上海构建城市文化发展新格局
上海人全套路大合集!噶西多好吃的你还能减肥?
科技助力非洲铁路沿线经济带建设
创新不止 梦想不息——献给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
中小学创新实验室2020年全覆盖
努力把党代会开成改革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建设 将加大优秀教师统筹
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揭晓
智能诉讼服务平台在沪开通
延续世博记忆彰显文化内涵 世博文化公园规划方案公示
“上海好声音”奏响“智力丝路”新乐章
上海推进商业办公项目清理整顿工作
上海张江数个课题组解析出多个B类GPCR精细结构
上海北外滩将再现滨江森林层次和林冠线
《欢乐颂》藏着这些天大的秘密 都和上海有关
中英汽车领袖对话创新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算好生态账
“一带一路”建设与产业合作
培育儿童创新素养需时间留白
沪上1500余名少先队员比拼机器人技能 勇当创新达人
重大专项打造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体系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生态环境
创新施工:既要内修也要外秀
在建唯一穿越市中心的地铁14号线正全线推进建设
城投集团十六项承诺助力北横通道建设 请来“市民巡访团”三定巡访重点工程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创新之城,为梦想注入不竭动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