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彦明《人情之美》温情回忆八〇年代台湾文坛“朋友圈”

2017-05-25信息快讯网

丘彦明《人情之美》温情回忆八〇年代台湾文坛“朋友圈”-信息快讯网

 

《人情之美》

 

丘彦明 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讯 中信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人情之美》是一部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台湾文坛八〇年代回忆录,是作家丘彦明继《浮生悠悠》《荷兰牧歌——家住圣安哈塔村》《在荷兰过日子》《踏寻梵高的时代》等书之后的一本全新风格的文学随笔集。记录了作者在担任《联合报》副刊编辑,《联合文学》杂志执行主编、总编辑时期与众多台湾知名作家之间的往来轶事。丘彦明以动人的笔触,充沛的感情抒写了自己与梁实秋、白先勇、三毛、张爱玲、台静农、高阳、西西等十二位作家的珍贵情谊。书中从大量的交往逸事、生活细节中写出了作家们不同于文学正史的鲜活亲切……往事历历,丘彦明通过这些温暖的回忆,书写出一位位作家朋友的丰满性格,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闪亮的文学黄金时代。

丘彦明,曾任台湾《联合文学》执行主编、总编辑。1987年获台湾金鼎奖最佳杂志编辑奖。2000年获《联合报》十大好书奖及《中国时报》十大好书奖。在中国台北、比利时、荷兰举办过个人画展及参与联展。正如为本书写作序言的郑树森教授所言“此书的意义绝对远超一己人情之美,而成为了富有价值的文学史‘一手材料’”。

热情温暖的三毛

 

丘彦明《人情之美》温情回忆八〇年代台湾文坛“朋友圈”-信息快讯网

踽踽独行的三毛

1980年,丘彦明接到作家三毛从西班牙寄来的信件,信中倾诉了在荷西去世后,她陷入到极大的苦痛之中。得知这个消息,丘彦明立即飞往西班牙探望三毛,并在西班牙陪伴了三毛生命中最为艰难的一段时光。

书中,丘彦明写三毛的真情真性之外,更为我们勾勒了一个邻家女孩般热情和温暖的三毛。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丘彦明与三毛度过了一段十分难忘的时光。她们一同种菜种花、看山、逛集市、闯沙漠,一同坐在窗边静静看海,三毛说:海的那一边就是撒哈拉……天气凉了,三毛为丘彦明盖上一条自己设计的披肩保暖,三毛将自己的心事如同闺蜜一般毫无保留地讲给丘彦明,丘彦明也对她报以亲人般的慰藉。在丘彦明的笔下,三毛是一个热情奔放,对人世人情葆有巨大的热情和悲悯的人,丘彦明笔下的三毛除了高傲的孤绝,更多了一层真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亲近和亲切。这些记录,让三毛的形象更加丰满、动人。

豁达幽默的梁实秋

 

丘彦明《人情之美》温情回忆八〇年代台湾文坛“朋友圈”-信息快讯网

1987年,梁实秋先生86岁诞辰与夫人韩菁清女士合照

书中丘彦明共描写了十二位文学大家,其中梁实秋的部分着墨最多,可见丘彦明与梁公私交匪浅。以致梁公大小事情均愿意带着丘彦明参与。比如,梁公请鲁迅后人周令飞吃饭,丘彦明也位列其中,梁公更是热情的给周令飞布菜,两人还一起回忆老北京的旧河、小吃冰糖葫芦……这样的描写让我们得以窥见梁公对人的热情谦和和豁达胸襟。用此次宴请展开,丘彦明也提及了梁实秋与鲁迅当年那场著名的论战的细节,回答了很多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关于此次论争的诸多疑问。晚年梁实秋谈耗三十年心力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始末,梁实秋为何不写小说的疑惑等在书中亦有解答。

丘彦明写梁实秋如此形容一个人的吝啬:“开了电灯怕费电,关了灯又怕费开关。”闻者莫不捧腹。又写他怕惊醒了睡在腿上的猫,更是腿麻也不敢动弹一下,体现了梁实秋的细腻和童趣。在梁实秋人生弥留之际,邱彦明得以陪伴在其左右,见证了一代文学大家人生最后的时光。

孤高严谨的张爱玲

 

丘彦明《人情之美》温情回忆八〇年代台湾文坛“朋友圈”-信息快讯网

1961年10月15日摄于花莲。左起:王祯和母亲、张爱玲、王祯和。

张爱玲生命中只有一次到过台湾,丘彦明通过访问王祯和还原了张爱玲唯一一次台湾行的细节。张爱玲的这次台湾之行,不但与当时台湾的文化名流如白先勇、张兰熙等人会面交流,还对当时的很多文化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当时张爱玲住在王祯和家中,得以让王祯和窥见了许多张爱玲日常状态的细节。如:张爱玲每日临睡前必要在脸上涂抹各种各样的膏油;又如张爱玲每日睡觉前都要礼貌地和王祯和的母亲说晚安;还写张爱玲在花莲参观妓女户,与妓女相对而视,观察出神等等。

丘彦明在书中还展示了张爱玲写给她的多封信件。这些信件多是谈及张爱玲小说、文章在报刊发表相关事宜的,但是其中我们亦能窥见张爱玲的孤高之外,为人的严谨和谦和。比如,信中必然会问候小病中的丘彦明;还有张对于文字的要求也是出人意料的高:“每一字、每一标点符号都分开得清清楚楚”,“每一字一画都规规矩矩”,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往日的张爱玲的形象。

敏感细腻的白先勇

 

丘彦明《人情之美》温情回忆八〇年代台湾文坛“朋友圈”-信息快讯网

 

白先勇与丘彦明在《联合报》合影

丘彦明与白先勇可谓亦师亦友,她曾到访白先勇在加州的圣巴巴拉的家。也曾与白先勇一同在海风吹拂的海边酒吧里面畅饮人生。她眼中的白先勇高贵细腻,“人未至而先闻笑声”,“永远一脸灿烂的笑容”。

丘彦明还披露实际上白先勇其实是发现三毛文学道路上的一位可贵的伯乐,是发现三毛才华和举荐三毛的第一人。三毛16岁时,白先勇读了她的小说《惑》,之后觉得“这个小说很怪,这个女孩有怪才”,于是就将小说拿到了《现代文学》第15期发表。这个有“怪才”的女孩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女作家三毛。

1982年为了筹得《游园惊梦》的演出费用,白先勇“到处求钱,把头都磕肿了”,矢志不渝地力求在台湾推广和复兴昆曲。书中还提及白先勇着名小说《孽子》的发表过程与白先勇走上文学道路的前后波折。这些事迹都展现了白先勇不为人知的独特个性和风采。

除了这些文学大家,丘彦明还饶有兴致地记录了台北当时充斥着文化气息的文人咖啡馆。并以咖啡馆为线索,勾勒了林怀民、周梦蝶、洛夫、余光中等众多台湾文学大家的轶事。整本书中充满人情的美好过往,让我们看到了台湾文学黄金时代的全貌,看到了在联副办公室赶稿的高阳,精气神十足的叶公超,闲云野鹤般的吴鲁芹,孤独国王周梦蝶,纯净的西西,总是笑容满面的王祯和,回到文学的王拓……

来源:新浪读书、中国青年网、北京文艺网等

©2014-2024 dbsqp.com